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风险识别的护理干预对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老年手术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组应用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分析识别患者围术期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骨科老年围术期患者,其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低氧血症,是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风险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发生精神障碍;研究组经识别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后,采取风险识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有效降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骨科老年患者围术期,识别发生精神障碍相关风险因素,并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骨科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并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的空心加压螺钉组以及采用重建钢板治疗的重建钢板组.术后进行随访,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采用统计学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X线呈连续性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为愈合,空心加压螺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显著优于重建钢板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nt-Muley评价标准对比显示,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空心加压螺钉组术后1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功能障碍,重建钢板组患者1例发生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适用于粉碎程度不严重或简单蝶形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在手部支具的研究方面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难以获得广泛推广。伸指肌腱Ⅱ区结构较为复杂,损伤后治疗恢复效果较差,目前国内外对伸指肌腱Ⅱ区损伤主要通过石膏托、夹板以及高分子材料等固定,还没有一种针对这一区域损伤修复术后较为理想的固定锻炼支具。 目的:评价自制手部多功能外固定牵引康复支具对伸指肌腱Ⅱ区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将筛选出的76例伸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伸指肌腱Ⅱ区损伤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宜的康复教育加自制多功能外固定牵引康复支具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手外科常规治疗加指导功能训练。治疗后1,2,3 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指伸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治疗后2,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手灵巧度及手的精细运动情况。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1,2,3个月时的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3个月时明尼苏达手灵巧度及普渡手精细运动情况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得出两组的总花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以上3个功能评分上的比较,无论哪个功能评分每改善1分试验组的花费都较对照组少(P < 0.05),实现了低成本高效果的治疗。提示该支具在伸指肌腱Ⅱ区损伤修复术后的辅助锻炼治疗中起到了预防粘连及防止关节僵硬的发生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改善手在关节活动度、灵活性及精细动作方面的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性价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股骨重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股骨重建钉组60例和外固定支架组60例,术后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以及随访12个月左右的关节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支架组优于重建钉组;而重建钉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支架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骨重建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好,是较好的选择;而支架固定最适宜手术耐受力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何平  李诗  林景波  梁程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40-3442
目的探讨改良"L"形切口结合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自某院收入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共61例,患者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患者术后行1年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年龄、骨折分型及手术时间、Maryland足部评分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1d、术后1年的Both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结果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为(58.24±10.07)min,普通钢板组为(56.54±7.86)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及普通钢板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年的Both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1d及术后1年的Both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较普通钢板组有显著改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优良率为86.7%,高于普通钢板组的6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改良"L"形切口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并能较好的恢复Both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以及跟骨宽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量,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量和骨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骨量分别为骨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骨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骨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对Pilon骨折术后病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出院的84例Pilon骨折术后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居家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指导关节功能锻炼,出院后12周比较两组病人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病人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病人生理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73.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5%(P<0.05).结论:Pilon骨折术后病人实施医护康一体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陈志刚  况高华  梁程亮 《新中医》2014,46(2):139-141
目的:观察中医整骨法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骨折进行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整骨法进行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前臂旋转功能、骨折对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对位情况与对照组相当;治疗后6月,观察组前臂旋转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3±9.1)天,短于对照组的(57.5±10.2)天(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采用中医整骨法加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骨折愈合时间比手术治疗短,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 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患膝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1.955,p =0.287);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F =19.512,p =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0.9)分,(8.6±1.1)分;t =﹣0.385,p =0.701];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6±0.4)分,(2.9±0.5)分,t =﹣11.120,p =0.000;(2.2±0.6)分,(3.5±0.5)分, t =﹣9.117,p =0.000;(2.8±0.8)分,(3.7±0.7)分,t =﹣4.637,p =0.000];但治疗结束后12个月,两组患者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0)分,(4.2±0.9)分,t =﹣1.221,p =0.227];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 =0.009,p =0.04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 =1.576,p =0.226);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F =10.835,p =0.034);治疗前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10.2)分,(55.2±9.5)分;t =0.629,p =0.532];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间患膝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6±8.4)分,(75.9±9.6)分;t =2.018,p =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