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ATCI患者(观察组)和同期体检的8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并分析ATCI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ATCI患者血清PCSK9和LDL-C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脑梗塞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大而加重,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和0.593及0.613和0.582;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PCSK9和LDL-C与ATCI的发生相关,且血清PCSK9和LDL-C水平均与脑梗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TCI的预后评估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PCR技术扩增细菌16S rRNA的快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实验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Primer Express设计一对通用引物UP1和UP2,建立快速诊断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PCR实验方法;同时采用该方法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中的细菌DNA情况,并比较PCR方法与腹水培养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用引物UP1、UP2对12个不同菌株进行PCR扩增,均得到996bp左右长度的DNA片段,敏感性实验表明,用UP1、UP2引物进行的PCR扩增最低可检测出10pg/ml。对60例肝硬化腹水标本进行PCR扩增,阳性率为30.0%(18/60),明显高于同期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仅为6.7%(4/6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625,P〈0.05)。结论 PCR法优于腹水培养,其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具有早期、快速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自拟保肝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LC)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疗效。方法 74例LC合并UGH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基础组给予西药保守综合疗法治疗,联合组在除基础组的治疗外,再加入自拟保肝止血散治疗,两组治疗均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各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基础组(P0.05或P0.01);联合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基础组,平均输血量低于基础组(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4.51%,高于基础组的70.27%(P0.05)。结论采用自拟保肝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LC合并UGH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二草清肝汤是我院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乙肝的常用方,前期已进行多项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我们采用二草清肝汤联合恩替卡韦及干扰素治疗湿热中阻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肝效果显著,本文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进行探讨,以更深入地比较各组方案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确诊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120例患者,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春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血瘀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瘀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复春方。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春方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血瘀型肝硬化代偿期疗效较单用西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资生丸对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温州市中医院肝病科和肿瘤科住院的7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均行TACE治疗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予加用资生丸1包,3次/d,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率(OS)比较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治疗组第一次TACE术后纳呆和腹胀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二次TACE术后乏力、纳呆和腹胀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二次TACE术后KP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一次TACE术后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二次TACE术后CD3+、CD4+、CD8+和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2周,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周,两组在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2年总生存率43.2%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资生丸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不良反应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用,并进一步提高2年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UDCA应答不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30例,均为肝硬化代偿期,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UDCA,15mg/(kg.d),分2~3次口服,治疗组UDCA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0.16 g/d,口服。6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实验室指标如ALT、AST、ALP、ALB、TBIL、IgM与γ-球蛋白等,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以P &amp;lt;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界限。结果:两组治疗后ALP、γGT均有改善(P&amp;lt;0.05),治疗组ALT、AST、ALP、γGT、TC、TG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mp;lt;0.05);TBIL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amp;gt;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M与γ-球蛋白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amp;gt;0.05)。结论:对UDCA应答不佳患者,非诺贝特联合UDCA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用UDCA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归脾汤。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指标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治疗组IR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2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R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RBC、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加味归脾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贫血,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提升RBC、Hb值,降低IRF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茵陈五苓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血清AQP2表达和NO、NT-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苯巴比妥灌胃联合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复制肝硬化腹水模型。将成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螺内酯片组(0.066g·kg^-1)和茵陈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生药4.3, 8.6, 17.2 g·kg^-1),每组10只,并选取10只正常大鼠灌服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清NO、ET-1的水平。RT-PCR测定大鼠肝组织AQP2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AQP2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NO和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茵陈五苓散各剂量组和螺内酯片组大鼠血清NO、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AQP2 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茵陈五苓散各剂量组和螺内酯片组大鼠肝脏AQP2m 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与降低血清NO、ET-1水平及调节肝脏AQP-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