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18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比较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与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92例ANVUGIB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的临床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喷洒的临床药物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57.45%(27/47)和总有效率91.49%(43/47)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8.51%(4/47)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1.49%(43/47)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再出血率6.38%(3/47)和急诊手术率2.13%(1/47)则均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部不适、大便频繁、胀气和血压不稳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65%(5/4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镜下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治疗ANVUGIB较喷洒给药疗效更为确切,且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3.
王春花  林海 《四川中医》2020,38(1):131-134
目的:观察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原发性MGN患者疗效及炎症指标和miR-145的影响,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借鉴。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MGN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肾汤;酶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谷氨酰转肽酶(GGT)、尿素氮、谷丙转氨酶(ALT)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24h尿蛋白定量使用双缩脲法检测,并检测肾组织血管内miR-145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C、LDL、HDL、IL-6、hs-CRP及TNF-α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血清GGT、ALT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上升,24小时尿蛋白、血清尿素氮含量比对照组、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内血管中miR-145表达量比对照组、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汤联合前列地尔可降低老年原发性MGN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改善肝肾功能,提高肾组织血管内miR-145表达量。  相似文献   
4.
林海  张世民  吴冠男  靳蛟  刘昱彰 《中国骨伤》2019,32(10):904-909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适应证、手术要点。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TD),男17例,女15例,年龄(60.22±16.55)岁,病程(2.18±2.68)月;16例采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男7例,女9例,年龄(42.25±15.89)岁,病程(2.90±3.02)月。统计分析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VAS、ODI,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性别、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D组年龄(60.22±16.55)岁高于PEID组(42.25±15.89)岁(P<0.05)。PETD组中,高龄患者(70岁以上)10例,非游离型(24例)多于游离型(8例),肩上型(27例)多于腋下型(1例)和腹侧型(4例),5例外侧型和2例极外侧型均采用PETD;而在PEID组中,腋下型(8例)多于肩上型(2例)、腹侧型(6例),4例高位脱垂游离型(Ⅰ区和Ⅳ区)均采用PEID。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PETD组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1例;PEID组优12例,良3例,可0例,差1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PETD更适合高龄患者、非游离型、外侧型、极外侧型、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而高位脱垂游离型(Ⅰ区和Ⅳ区)、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者宜选择PEI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沙棘糖浆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给予口服沙棘糖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沙棘糖浆联合莫沙必利可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NPY和L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已有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线粒体自噬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方法,为进一步阐明软骨诱导机制并为理解生物材料如何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命运奠定基础。目的:建立并验证线粒体状态和自噬程度的表征方法,观察线粒体自噬与软骨细胞发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新生乳兔、1月龄兔、18月龄兔软骨细胞和新生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照试剂盒说明方法进行线粒体标记Mito Tracker Red染色。选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完全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在培养第1,3,7天按照试剂盒说明方法进行线粒体标记Mito Tracker Red染色。选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完全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24 h后,诱导组加入10μmol/L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干预10 h,抑制组加入5μmol/L自噬抑制剂氯喹干预10 h,此后换用完全软骨培养基培养,在培养第1,3,7天用线粒体自噬试剂盒Mitophagy Detection Kit染色并观察线粒体自噬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不同兔龄软骨细胞线粒体染色:低兔龄软骨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高兔龄软骨细胞多;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幼兔软骨细胞线粒体染色:软骨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呈点状,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呈线状;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染色:随诱导培养天数的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由最初的网状变为点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架中促进自噬形成的微丝结构也逐渐减少;④线粒体自噬对成软骨分化的影响:雷帕霉素促进了线粒体自噬途径,进而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8.
9.
总结了29例共行46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穿刺部位观察,尿量、肾功能监测及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认为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可评估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指导患者术后护理,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刺血拔罐法改善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进行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泛昔洛韦(每次0.25 g,每日3次)、甲钴胺(每次0.5 m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采用三棱针点刺体表的疱疹疼痛部位,完毕后随即拔罐,留罐时间5分钟,每日操作1次,刺血拔罐连续治疗3天,常规口服药物治疗11天,总疗程14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指标、疱疹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同时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1)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疱疹情况: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4)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治疗第14天,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CD3~+、CD4~+、CD4~+/CD8~+轻度升高,CD8~+轻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拔罐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