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0 78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 424)和活血散风组(n=3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新样本,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新样本活血散风组与基础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日均血压和清晨血压,以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控制血压的效果。结果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水平高于活血散风组(P<0.05)。PSM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HCY、TC、TG、HDL、LDL、Cr、U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平均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02);活血散风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32,P=0.77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清晨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12);活血散风组清晨舒张压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974,P=0.985)。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进一步控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日均收缩压及清晨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辨证思想、临床取穴及针刺手法上介绍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远端运动障碍的经验。武教授运用独创的中风病"十辨法",强调辨神施治与辨证施治,辨证注重三阳经及肾经,选取手臂五针、四渎、胫前三针、足背三针、足内翻三针、照海、复溜及太溪穴;针刺治疗时有明确的手法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收集建库至2021年9月所有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用Microsoft Excel 202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分析,用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和SPSS modeler18软件(Apriori 算法)进行聚类、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 110项,涉及腧穴103个,总腧穴应用频次为601次。频次在10以上的腧穴共有14个腧穴,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太冲(75次),常用经脉为阳明经、肝经;聚类分析得到2个有效聚类太冲-曲池-足三里-人迎-合谷和百会-三阴交-风池-太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度最大的是曲池和太冲。结论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多选用阳明经、肝经腧穴,主要是太冲、曲池、足三里、合谷等,重视太冲和曲池的腧穴配伍使用,重视调理气血,实证处方主穴为太冲、曲池、足三里、人迎、合谷,虚证处方主穴百会、三阴交、风池、太溪,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敏  杜宇征 《光明中医》2012,27(8):1601-1602
1病例介绍 韩某,男,61岁.2011年5月31日初诊.言语不清、行走困难一年半余.患者于2009年10月初无明显诱因相继出现双下肢无力、言语不清,表现为行走数十米后双下肢无力,步履蹒跚,上下楼困难,言语如口中含物样,当时无吞咽障碍及饮水呛咳,无意识障碍及二便障碍.  相似文献   
5.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武连仲教授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总纲,以"维筋相交、巨刺法"理论为特色,巨刺颔厌、巨髎穴,采用经络辨证、表里辨证,并根据本病分期、分型论治,发病前期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采用毛刺法,选穴少、手法轻;发病中后期以扶助正气、调和气血为主,采用深刺法,选穴多、手法重;并结合武老创立的风池四刺、睑缘攀刺、巨刺法及针刺得气量学要领,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神经调节蛋白-1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对神经元的存活、发育、迁移、髓鞘形成、突触可塑性以及功能均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概述神经调节蛋白-l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脑缺血过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抑制早期炎症反应和凋亡,调节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杜宇征  李大军 《中医杂志》2001,42(9):534-535
采用颈夹脊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颈椎病104例,其中传导组53例,根据患者X线片提示,在病变椎体水平的夹脊穴处刺入1.5-2.0寸,行提插泻法,使患侧上肢抽动1-2次,健侧行捻转手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手法治疗。结果传导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传导组为优(P均<0.01)。传导组针刺治疗后血清中吗啡样物质含量有显著增加(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10.
帕金森病(PD)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式,现多以左旋多巴替代疗法作为主要疗法,但存在长期使用会出现疗效降低和产生不良反应等缺点。目前,针刺治疗PD已取得一定进展,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文献,对近10年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归纳,阐述各种疗法的应用及疗效,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为今后的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