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会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电刀治疗的36例患者为电刀组,同期接受等离子治疗的其余36例为等离子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囊肿破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离子组术中囊肿破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会厌囊肿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以及二者结合治疗对儿童夜惊的疗效,观察其对STD患儿夜惊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夜惊患儿分为羚羊角颗粒组、行为干预组及两者结合组各27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并记录儿童夜惊发作的次数。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羚羊角颗粒组总有效率为77.8%,行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55.6%,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9%,3组干预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组疗效明显高于行为干预组,结合组明显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对儿童夜惊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结合行为干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羚羊角颗粒治疗和单一行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干燥研究现状及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药材干燥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关于中药材干燥特性与影响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缺乏了解中药材干燥的基本过程与特性,未建立中药材干燥机制理论以及适合不同中药材干燥特性的数学模型,对中药材干燥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在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结论:需加强对中药材干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数,在保证中药材质量和药物疗效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降低干燥过程的能量损耗,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84例为试验组,单纯抗菌药物治疗84例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患儿治疗前呼吸道感染占56.0%、消化道感染占27.4%、其他感染占16.7%;试验组84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占53.6%、消化道感染占31.0%、其他感染占15.5%,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34.5%、有效45.2%、无效20.2%、总有效率为79.8%,试验组患儿显效42.9%、有效47.6%、无效9.5%、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发生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合理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控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分泌PD-1 scFv的CAR-T细胞对胃癌的抗瘤功效。方法:选择EGFR作为CAR-T细胞的靶标,构建二代EGFR-CAR-T细胞(EGFR BB-z)和分泌PD-1 scFv的四代EGFR-CAR-T细胞(EGFR BB-z/E30),通过体外激活以及靶细胞长期刺激检测其抗肿瘤活性,通过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检测其肿瘤抑制能力。结果:胃癌组织及细胞均高表达EGFR(均P<0.01)。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成功获得EGFR BB-z和EGFR BB-z/E30细胞。体外实验表明,与EGFR BB-z相比,EGFR BB-z/E30具有更长效的增殖能力及更强的肿瘤杀伤活性(均P<0.01)。体内实验显示了EGFR BB-z/E30在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胃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中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能力(均P<0.01),并可显著增加肿瘤部位 T 细胞的浸润(P<0.01),减少 EGFR BB-z/E30 细胞表面 PD-1 的表达(P<0.01)和高分泌 IFN-γ 的水平(P<0.05)。结论:分泌PD-1 scFv的EGFR-CAR-T细胞EGFR BB-z/E30可对胃癌进展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胃癌治疗提供一种潜在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期交替性眼震是临床罕见的自发性眼震,了解其不同类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对临床医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孤独症特征(ATs)儿童和一般ADHD儿童临床特征及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集ADH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其社交反应量表(SRS)得分,选择ADHD伴ATs(ADHD-ATs组)80例和一般ADHD(ADHD组)95例;比较两组患儿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及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DHD组比较,ADHD-ATs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核心症状、Conners问卷中的行为问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热"执行功能比较中,相较ADHD组,ADHD-ATs组的BRIEF得分均更高,心理理论(口语)得分和总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冷"、"热"执行功能与患儿社交行为问题有显著相关性[BRIEF行为管理指数:β=-1.17,P0.01,95%CI:-2.00~-0.34;心理理论(口语):β=0.72,P0.001,95%CI:0.51~0.93]。结论 ADHD-ATs患儿较一般ADHD患儿的多动核心症状更为明显,执行功能上受损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黄腾  潘玲玲  吴亚芬  万娜  李斐  周翔  李斌 《中草药》2018,49(4):801-805
目的研究长尾粗叶木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长尾粗叶木根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甲氧基苯酚(1)、3-乙酰基白桦酸(2)、十六烷酸(3)、3,8-二羟基-2-乙氧基甲基-1-甲氧基-9,10-蒽醌(4)、1,3-二羟基-2-乙氧甲基-9,10-蒽醌(5)、1,3-二羟基-3-甲基-9,10-蒽醌(6)、3,8-二羟基-1-甲氧基-9,10-蒽醌(7)、3-羟基-1-甲氧甲基-9,10-蒽醌(8)、1,3-二羟基-2-甲氧甲基-9,10-蒽醌(9)、4-羟甲基-2-糠醛(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长尾粗叶木素A(12)、异东莨菪素(13)、虎刺醇(14)、钩藤苷元A(15)、长尾粗叶木苷A(16)。结论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粗叶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提高临床对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进行手术切除的50例胰腺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1例发生术后肠道真菌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定期采集标本,采用镜检及培养,进行确诊,给予治疗;未发生真菌感染的29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1例术后肠道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占85.71%;毛霉菌属感染3例占14.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前白蛋白、完全肠外营养(TPN)、高血糖、合并基础疾病是老年胰腺癌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前白蛋白和高血糖是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前白蛋白和高血糖是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