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36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27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435篇
预防医学   16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3篇
  1篇
中国医学   293篇
肿瘤学   8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北极海洋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HDN19-40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反相硅胶柱色 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发酵粗提物,通过ESI-MS、NMR等波谱数据分析并与 文献对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肿瘤活性采用 MTT法测定。结果与讨论 从Aspergillus sp. HDN19-401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对比核磁数据确定为:6-O-methylaverufin (1)、6,8-di-O-methylaverufin (2)、6,8-di-O-methylnidurufin (3)、aversin (4)、oxisterigmatocystin A (5)、oxisterigmatocystin B (6)、 fellutamide C (7)、notoamides B (8)、notoamides C (9),除化合物2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极地来源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对 K562细胞系具有中等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7.78 μmol/L。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管状骨平行折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影像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对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之间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只家兔,将其一侧胫骨自中间截断,将远端部分向近端折叠180°,并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形成双层胫骨。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2段胫骨间隙的影像学变化,并测量2段胫骨的间隙宽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处死3只动物,观察2段胫骨间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2段胫骨之间间隙缩小,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靠近截骨断端处两胫骨之间间隙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间段两胫骨之间间隙宽度无显著变化(P=0.552)。术后6个月,X线片见2段胫骨远端接触区内骨质几乎完全消失,2段管状骨的骨髓腔融为一体。术后3个月,镜下见两骨块之间无明显分界,接触区内可见大量新生编织骨。术后6个月,可见接触区内骨质大部分吸收,接触区两侧有大量新生板层骨将2段管状骨连接为一个整体。结论: 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在紧密贴合、坚固内固定条件下,接触区发生骨改建,2段骨融为一体,成为一根粗的管状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迭代算法对超低剂量CT肺部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方案对胸部仿真体模行CT扫描。超低剂量方案:管电压分为80和100 kV组,每组分别采用10、15、20、25、30 mAs扫描。常规低剂量方案:120 kV、30 mAs。各方案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组)和迭代算法重建(迭代组)。比较各方案的肺组织噪声和有效剂量(E)。结果 管电流和管电压一定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8.070,P<0.05)。管电流一定时,80 kV时FBP组的肺组织噪声均高于100 kV时FBP组,80 kV时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均低于100 kV时F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39~7.841,P<0.05)。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比,各超低剂量方案FBP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80 kV时10、15、2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增加,100 kV时15、20、25、3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40~23.028,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 mAs迭代组的肺组织噪声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时25、30 mAs和100 kV时10、15、20、25、30 mAs的E较常规低剂量组分别降低了75.9%、71.0%、79.8%、70.4%、60.3%、50.2%、40.0%。结论 超低剂量方案(100 kV、10 mAs)迭代算法组的图像质量与常规低剂量方案FBP组相当,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挖掘先秦至东汉中医古籍以及哲学古籍中的心身理论,为构建中医心身医学理论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古籍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经过文献筛选录入MySQL数据库中,建设先秦至东汉中医心身医学古籍数据库,并在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朝代分布、著作分布以及关键词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库共录入包含"心"的条文2048条,涉及著作113部;包含"性"的条文620条,所涉及著作73部;包含"情"的条文976条,所涉及著作82部;包含"志"的条文1530条,所涉及著作91部。从朝代分布来看,从先秦至东汉的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著作分布来看,在《太平经》《论衡》《吕氏春秋》《准南子》等古籍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身理论;从关键词分布来看,分别以"心""性""情""志"为主题词检索录入的条文中涉及的关键词出现频率大于30%的分别有知、心、欲、情。结论:秦汉之际中医学以及哲学古籍中蕴含了丰富的心身理论,同时在秦汉时期的诊疗实践过程中凸显出了上工治未病的优势。通过数据库技术挖掘秦汉之际的心身医学体系对于目前临床中相关疾病的先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过程中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分型。方法分析12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方法为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依据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分支的范围及程度对其进行病理分型,依据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对癌栓的显示情况,以病理学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120例患者临床病理学分型为五型、两个亚型:Ⅰ0型10例;Ⅰ型14例;Ⅱ型50例;Ⅱa型31例;Ⅱb型19例;Ⅲ型29例;Ⅳ型17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120例患者中10例肝癌未发现门静脉癌栓,110例影像学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将门静脉癌栓分为四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31例,Ⅳ型15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Ⅰ~Ⅳ型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为91.7%。120例门静脉癌栓病理组织类型:增殖型63例(52.5%);坏死型41例(34.2%)机化型16例(13.3%)。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分型准确,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导管原位癌和40例乳腺腺病患者,对两组病变的MR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4,0.04,0.02)。区域性强化和弥漫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3,0.02)。点簇样强化及边缘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2,0.03)。不均匀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和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3,0.02),持续缓升型和缓升平台型多见于腺病(P=0.03,0.04)。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2%、71.2%和70.4%。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方法:针对我国药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结果:药学实验的改革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精神、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完善考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方面着手,且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导师制培养模式。结论:导师制培养模式对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在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58名ASD儿童作为ASD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的原则,在黑龙江省抽取58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外周血中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十六酰胺乙醇(PEA)、油酰乙醇胺(OEA)及其代谢酶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PE-PLD)、酰胺水解酶(FAAH)、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酶(DAG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B与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D儿童的AEA、OEA和PEA的水平[(10.10±2.60)nmol/L,(24.30±5.60)nmol/L,(15.92±2.28)n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3.46±3.04)nmol/L,(27.85±6.89)nmol/L,(17.87±2.67)nmol/L,t=-6.612,-3.089,-4.579,均P<0.01];ASD儿童FAAH和DAG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3.840,P<0.05),而NAPE-PLD和MAGL 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0.885,均P>0.05);ASD组PEA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总分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ASD儿童体内的eCB及其代谢酶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且eCB水平与AS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