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CD_(105)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D105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标本80例,将其按临床分期分为宫颈原位癌组(n=30,0期),宫颈早浸润癌组(n=15,ⅠA期),宫颈浸润癌组(n=35,ⅠB~ⅢB);按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将其分为Ⅰ级组(n=5),Ⅱ级组(n=35),Ⅲ级组(n=10);按浸润癌中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呈阳性组(n=8),淋巴结呈阴性组(n=4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患者肿瘤间质中新生血管内皮标志物CD105表达水平,同时观察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结果用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间质的微血管密,在宫颈原位癌组、宫颈早浸润癌组和宫颈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浸润癌中宫颈癌病理分级各组间微血管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淋巴结呈阴性和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进一步行L-S-D检验显示,宫颈原位癌组与早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528)。微血管密度分别在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间无相关性(r=-0.200,P=0.863;r=0.353,P=0.12)。结论CD105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早浸润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3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顺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3组:欣母沛+缩宫素组、缩宫素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应用称重法计算产时及产后2h、24h、36h、48h的出血量,分析各组产后平均出血量及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缩宫素组和对照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欣母沛+缩宫素组(P0.05),产后24h血红蛋白平均值亦明显低于欣母沛+缩宫素组(P0.05)。结论:欣母沛具有减少产后出血和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一直是妇科医师关注的问题,目前治疗方案包括三方面:①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②手术治疗,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目前以腹腔镜手术为主;③腹腔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和大量文献报告,对EMs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颈原位癌、早浸润癌和浸润癌各阶段D2-40的表达情况,研究D2-40标记的LVD数目与宫颈癌演变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宫颈原位癌(0期)、15例早浸润癌(IA期)、35例浸润癌(IB-IIB)D2-40,同时观察其标记的LVD在肿瘤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D2-40标记的LVD在宫颈原位癌、早浸润癌和浸润癌组织中的数量分别是9.73±0.06、14.40±3.43和15.26±4.61,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LVD数量分别是18.00±5.04和14.43±3.9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D2-40标记LVD在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演变过程中逐渐增加,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淋巴管数目的增多提示宫颈癌转移的风险的增加,在诊断中也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使用复方丹参片和低分子肝素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8例)和B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复方丹参片,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产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产结局中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衰竭、视物障碍、胸腹水等并发症,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6.84%)低于A组(52.08%),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症状,B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4.21%)低于A组(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优于A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片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结局,具有一定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羊膜腔灌注术对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膜腔灌注术在羊水过少时经羊膜腔内输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32。35周,经B超诊断羊水过少,胎心监护在正常范围的孕妇60例,将其中愿行羊膜腔灌注术(amnioinfusion,AI)的30例孕妇作为治疗组A组,其余30例作为对照组B组。治疗组A组孕妇于静脉点滴硫酸镁安胎药物,B超引导下穿刺针经腹壁行羊膜腔穿刺输入生理盐水。对照B组孕妇静脉点滴平衡液,观察分析两组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A组孕妇平均可延长3~7天,最短2天,最长两周,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手术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方法羊膜腔灌注术有一定的风险性,必需是有经验的B超医生和羊膜腔穿刺手术熟练的医生操作。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以免误伤胎儿,但孕妇于孕32。34周血容量最高锋的时期,静脉输液增加孕妇心衰的风险,羊水灌注术有一定疗效,是治疗羊水过少改善新生儿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水中分娩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初产妇分成水中分娩组、无痛分娩组。观察两组产妇出血量、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结果:两组产妇失血量、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有2例行剖宫产术。结论:无痛分娩提供较良好的镇痛效果,但需手术硬膜外麻醉操作,产程进展过程中部分病例需加用缩宫素,水中分娩产妇失血量较少,产程时间短,剖宫产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治疗效果。方法:180例ICP孕妇,随机分为3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分析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游离雌三醇(E3)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各组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游离雌三醇含量出现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的ALT、AST、CG、TBA较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降低(P<0.05),而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和羊水污染率均低于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分娩孕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自愿水中分娩,无禁忌证,具有适应证的孕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头位阴道分娩,无并发症的孕妇40例为对照组。对水中分娩组失血量进行统计,产后各时段出血量,产后平均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水中分娩组与正常分娩组比较,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组和正常分娩组失血量进行比较,水中分娩未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