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胛提肌劳损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对照A组采用常规"以痛为腧"刃针治疗,对照B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A组为93.3%,对照B组为89.7%,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73.4%,对照A组为46.7%,对照B组为41.5%,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对照A组均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整体松解术治疗肩胛提肌劳损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即时止痛效果好,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枕部软组织损伤致颈性眩晕的应用解剖及刃针手术入路。方法选取成年尸体的颈枕部(20侧)解剖观测颈枕部浅、深层主要肌肉的形态和起止点,以及椎动脉的行程、枕下三角的组成及内容,并比较成人离体颈椎骨骼标本横突孔内径与入C6横突孔的椎动脉外径。结果横突孔的横径、矢状径都明显大于穿行于C6横突孔内的椎动脉的外径。椎动脉各生理弯曲左右侧的内径、角度数值相当。结论颈性眩晕常因颈枕部软组织损害所致,并且由于头颈部的不同活动致颈枕部肌群张力改变而加重,据此设计合理的刃针手术入路,同时指出术中常见注意事项,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传健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2):156-156
取20具尸体的头部冠状面和横断面标本观测鼻中隔各部厚度,发现鼻中隔各部厚度不一致,提示了解鼻中隔厚度的变化规律可以为判断鼻腔出血的部位以及鼻中隔矫正术等临床问题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肩胛冈的准确定位点,为采用斜口型\月芽型针刀,切断肩胛上横韧带诊治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对30例成人干燥肩胛骨的肩胛冈、肩峰角、肩胛切迹以及喙突为定位点进行测量,通过AB/BE,BC/BE 2组和AF/DE组建立一元回归方程得到理论可靠性定位点,然后把理论定位点与实际定位点进行比较分析,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BC/BE组y=0.1685x+17,964,R2 =0.1167具有相关性,为进针点定位;AF/DE组y=0.63x+12.917,R2 =0.3296具有相关性,为确定进针深度.结论:通过对照验证与比较,用此方法定位在理论上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供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及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行局部层次解剖。①观察肩胛上神经位置,行程和分布,以及与周围结构的相互毗邻关系。②测量肩胛上下孔;肩胛上下横韧带的相关数据。③设定肩胛上神经的体表测量标志,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肩胛上神经由臂丛C5、6形成后,越过颈后三角向外,经肩胛上孔入冈上窝,分出冈上肌支、上关节支,其主干改名为冈下肌支穿肩胛下孔入冈下窝,分出冈下肌支、下关节支。②肩胛上孔横径7.90±3.0mm;纵径6.2±1.2mm;肩胛下孔横径9.81±1.53mm纵径7.81±2.40mm;肩胛上横韧带长13.4±0.5mm;肩胛下横韧带长25.3~3.9mm。③引用黄德清所测数值:设定肩胛上孔为A点,肩胛下孔为B点,肩胛上角为C点,肩峰外侧端为D点。肩胛冈内侧端与肩胛骨内侧缘相交处为E点。AD/AC相对值为1.26±0.47;BD/BE相对值为0.60±0.08。结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研究数据能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症针刀手术提供较安全的入路及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行L4~L5和L5~S1节段旁椎间孔注射穿刺入路确定安全范围。方法以30例X线胶片的缩放比例作为参照依据,12侧标本模拟试验穿刺入路解剖。结果后正中线旁开2.0~2.5 cm处穿刺入路,在L4~L5椎间孔下半部分,即L4神经根下方(10.6±1.4)mm和L5神经根上缘至相应椎弓根下切迹间距(1.9±0.7)mm,是行椎间孔外口注射的安全区。结论标本后正中线旁开2.0~2.5 cm的范围穿刺与临床采用X光胶片推算出体表实际距离基本一致。由此旁椎间孔穿刺入路能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L4~L5椎间孔直达安全三角工作区;L5~S1安全三角区范围消失,L5神经根上缘至相应椎弓根下切迹间距为注射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原位眼球外肌标本的整体设计与制作,为视器实践教学提供立体直观的教学标本,解决了教学中难以显示并理解眼球外肌运动轨迹及作用的难点,教学实践证明原位眼球外肌标本较为客观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椎间孔注射配合三维快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在突出侧腰椎间孔注射2%利多卡因+曲安奈得,同时配合三维快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快牵引配合静滴20%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目测类比评分量表(VAS),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7d后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组内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分级疗效评定,治疗组优41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有效率为98.3%,优良率为95%。对照组优19例,良22例,可16例,差3例,有效率为95%,优良率为68.3%,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①椎间孔注射配合三维快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患者腰腿痛迅速缓解,功能显著改善。②该项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等特点,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32名在校大学生测试耸肩前后的姿势评估,分析斜方肌联合肩胛提肌菱形肌劳损机制。方法:受试者均取人体解剖学姿势为自然中立位,用关节角度测量器分别测出OA与OB_1、OB_2夹角,并与耸肩至最大限度时OA与OB_1′、OB_2′夹角进行比较,采用姿势评估记录表描记。结果:两侧中立位时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耸肩前后角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耸肩是肩胛骨的上提、前倾、下回旋三个复合性动作共同作用,临床上应整体考虑肌肉受损后其协同肌肉的治疗、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