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77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临证治验录     
1 三仁汤治目昏杨某某 ,女 ,38岁 ,1 981年 1 0月 1 5日初诊。目昏眼花、干涩、视物不明 1 0 d,曾经五官科治疗 ,用过抗生素、眼药水、眼膏、AD丸 ,不见好转。又服杞菊地黄汤加减 ,症状不减。既往有肾盂肾炎病史 ,除上述症状外 ,尚觉腰痛 ,小便热 ,左胁疼痛牵及脘部及小腹 ,胸部苦闷 ,纳食不馨 ,舌苔淡黄而腻 ,脉濡。病乃目昏 ,证属三焦交病 ,气分窒塞 ,治以三焦分消 ,投三仁汤加味 ,药用 :南杏仁 6g,白蔻 6g,苡仁 1 5g,厚朴 6g,法半夏 1 0 g,木通 1 0 g,竹叶 4.5g,滑石粉1 0 g,柴胡 9g,车前子 9g。服 3剂后 ,目昏减轻 ,小便不热 ,腰痛、…  相似文献   
2.
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清·长洲人。著《张氏医通》(以下简称《医通》)十六卷。是书采集历代六十余家的著述,参考用书凡一百三十种,其於志学之年即留心是道,稿经十易,历五十余年,在“桑榆入望,历世颇多”之后才著成,可见不是随意所为。无怪乎刊行以来,流传极广,影响较大。崇尚经旨广纳群言《灵》、《素》、《金匮》均为中医的奠基性著作,临床医家无不致力于此。《医通》首列《灵》、《素》病机,次则《金匮》治例,以冠诸篇,再取法朱丹溪、薛立斋、张景岳、王肯堂诸家,于文辞质奥者,略加详释;理明辞畅者,胪列其说;自无新意,便不赘述。不惊人之美,不掩己之短,不拘守一家,“一切晦滞  相似文献   
3.
气阴两虚案高××,男,11岁,1977年4月13日因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术后低热不去(缠绵在37.5℃至38℃左右),于19日邀中医诊治。症状:术后微热不解,乏力自汗,头晕寐差,腹胀纳少,入夜口干,大便干结,体瘦神疲,舌红少津,脉细弱。诊为气阴两虚,系术后伤气,  相似文献   
4.
医话三则     
作者以“博采众方、不降自降、不吐自吐”为题,通过列举临床病例,一环紧扣一环地阐发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陆以《冷庐医话补编·医学源流论》后 ,有曹炳章先生的按语 :“按源流论二卷 ,乃乾隆十九年时作 ,针砭陋俗 ,辨正谬误 ,可谓医俗医之良药 ,作庸之棒喝。”我寻思 ,《医学源流论》的内容丰富多彩 ,曹氏却突出地点明“针砭陋俗 ,辨正谬误” ,足以说明本书在这方面是相当引人注目的 ,徐氏确实将大量笔墨付予了批评文章。这些批评文章 ,有的是以专论形式出现 ,如《热药误人最烈论》、《邪说陷溺论》、《涉猎医书误人论》 ,一望可知是批评文章 ;有的虽以专论形式出现 ,如《人参论》、《医家论》、《病家论》 ,但从题目上是看不出来的 ,读了方…  相似文献   
6.
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清·长洲人。著《张氏医通》(以下简称《医通》)十六卷。是书是石顽老人半个世纪的心血结晶,足以代表他的学术思想。由于他有六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才学兼备,故议论翔实,颇多经验之谈。本文试就《医  相似文献   
7.
笔者多年来以“伤寒”方与时方配合应用的经验介绍于下: 一、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宋××,男,6岁。1979年10月15日诊。患儿脐周疼痛三天,呕吐,不能进食。一医予藿香正气水一瓶,服之无效。大便五天未行,不排气,且叶出蛔虫四条。检查:腹膨胀,可见肠形,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面有白斑,苔淡黄而腻。腹部透视见多个梯平面,诊断为蛔虫性肠梗阻,予小承气汤合乌梅下蛔汤,药用:枳实12克,厚朴10克,大黄12克(后下),乌梅15克,川椒5克,干姜5克,川柏5克,槟榔10克,沉香5克,桃仁5  相似文献   
8.
医话琐言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2004,35(12):62-64
在祖国医学这座伟大丰富的宝库中,医话是颗璀璨的明珠,它蕴藏着前人的聪明与才智、心血与汗水,它和医论、医案一样,是前人在不间断的、广泛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日积月累升华提炼的智慧结晶。医话中既有成熟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几千年来,中医与疾病作斗争,为人民谋健康,多借鉴这丰厚的医学遗产。医话形式简便,  相似文献   
9.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蛔虫病史的患者,如遇寒热不调,饮食不节,造成脏寒膈热,迫使蛔上入膈,即可发病.起病多突然,症见上腹部疼痛,有"钻顶"样感觉,痛剧难忍,辗转反侧,烦躁不安,多伴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甚者四肢厥冷,冷汗涔涔.发作为阵发性,乍作乍止,痛止一如常人.经B超检查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医,要使自己的医疗技术有较快的提高,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固然必要,但借鉴前人的经验决不可少,这两方面都要努力,不可顾此失彼。这是我读《读医随笔》(清·周学海撰)后的感慨,此书就有不少宝贵经验,很值得吸取,过目难忘的便有如下3点。1 知常易,达变难,知常是一个层次,达变又是一个层次,且是较高的层次。每个临床医生都不会满足于知常而不求达变,因此,前人在达变中所取得的经验就更加可贵。例如数脉属热,法宜清散,这是“常”,而《数脉反不宜用清散说》就是立足于“变”了。作者指出不宜清散的数脉,“其情势应指即回,无充沛有余之意”,机理是元气不能安其宅,气浮于外。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