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18F-FDG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常规显像的心脏肿瘤患者共82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24~91(56±17)岁.患者分组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心脏肿瘤的位置、形态等影像学特征及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差异,探究18 F-FDG PET/CT对心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结果 82例心脏肿瘤病变患者中,恶性肿瘤组71例,良性肿瘤组11例,良性组及恶性组的中位SUVmax为:1.50和6.62.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良性组与恶性组的中位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96,P = 0.00).组1(淋巴组织肿瘤组)、组2(原发恶性组)、组3(继发恶性组)及组4(良性肿瘤组)的中位SUVmax为:6.42、8.00、6.41及1.50.Mann-Whitney U 检验结果显示组2的中位 SUVmax 均高于组 1、组3,(Z=-0.883,P = 0.037)、(Z =-1.010,P = 0.031),组1及组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88,P = 1.930).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的鉴别良恶性心脏肿瘤的最佳界值为:SUVmax=3.4,将SUVmax = 3.4作为恶性阈值18F-FDG PET/CT诊断心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7.3%,特异性为91.0%,准确性为87.3%.结论 常规18F-FDG PET/CT检查可为鉴别诊断心脏病变的良恶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3.
缺氧微环境是实体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肿瘤血管新生最重要的刺激因素。同时,肿瘤血管新生是病理性的脉管系统,造成氧输送能力降低,与肿瘤细胞高耗氧形成失衡状态,进一步加剧缺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其生长和转移均依赖于血管新生。近年来,随着抗血管新生治疗在诸多难治性癌症中展现优势,血管新生机制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从缺氧微环境出发,通过回顾缺氧微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自噬、外泌体、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干细胞在血管新生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为肝癌的抗血管新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地梳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领域研究脉络,探究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领域热点话题、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按照检索式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2009~2019年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文献,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所得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3 230篇文献。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高影响力期刊集中于卫生保健、老年医学、肿瘤学、内科学等医学领域。从研究热点来看,主要包括临终护理领域、初级卫生保健领域的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研究,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基本要素研究、护士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中的作用。结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领域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未来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积极探索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发展的全球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均相酶免疫技术是一种基于液相均相竞争性反应体系的免疫测定技术,目前,基于该技术建立的药物浓度测定方法以其独特优势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和兴奋剂等小分子以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检测,但大多依靠进口试剂。本文对均相酶免疫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原理、技术优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但面临进口试剂价格昂贵、运送周期长等问题,因此我国对该技术的自主研发平台及试剂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配置公平性,找到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查阅2015年江苏省卫生人员的统计数据,对卫生人员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卫生人员按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结果:江苏省卫生人员保持增长趋势,注册护士增长最快,2011—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10.75%;卫生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和本科之间,占87.21%;卫生人员职称分布呈金字塔型,执业医师职称分布相对均衡,注册护士初级职称占比68.81%,卫生管理人员无职称占比40.53%;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90.34%,但仅有33.01%的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注册护士、管理人员按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分别为0.06、0.07、0.05、0.11、0.09、0.17,均处于绝对公平状态(<0.2),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是0.25,0.26,0.24,0.30,0.27,0.29,均处于最佳公平状态(0.2~0.3)。结论:江苏省卫生人员职称学历结构偏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严重缺乏,卫生管理人员增长较慢且无职称人员相对较多,建议深入医学教育改革,促进医学专业合理配置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入推广在线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同时借鉴相对成熟的医师职称体系建设,重视卫生管理人员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选择76例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行肝门阻断。试验组所有病人于手术前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术后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术前(T0),术后12h(T1)及24h(T2)及72h(T3)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手术标本切除后取标本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检测。结果术前两组之间ALT、AST及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后12h及24h,两组ALT、AST及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且对照组水平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两组ALT、AST缺血后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而缺血后72h,两组ALT、AST及TNF-α、水平均降至正常范围。试验组肝组织MP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围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TNF-α等炎症介质,调控炎性反应,抗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寒厥是临床常见病症,常分为阳虚肾寒证、肝气郁结证、血虚寒凝证、热邪闭遏证等4种证型。王保和教授认为临床常见两种甚至多种病证夹杂,擅长运用温阳活血疏肝法,常用桂枝附子汤合川芎为基本方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9.
朱婷婷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61-1162
王键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新安王氏医家第六代传人,从医30余载,笔者有幸在王氏内科流派工作室随师临诊数载,受益匪浅,兹引王师治疗眩晕病案数则,探讨其临证经验。案1瘀血阻窍型某女,60岁。2009年12月5日初诊。原有美尼尔氏综合征,颈椎病,背肌筋膜炎等病史,患者曾在针灸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症状稍见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开腹组为52.3%(23/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 d比(15.0±3.5) d,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开腹组22例(50.0%),腹腔镜组18例(64.3%),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