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痛经的中医药辨治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1988—2019年应用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采用Medcase Ver38诊籍中医师工作室-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辅助平台,运用文本解析对临床医案进行研究。结果:研究文献131篇,医案104则,涉及病例128次,332诊次,涉及症状92条,病机33条,舌象27条,脉象17条,药物249种。结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特异症状为“经行腹痛”,可见症为“夹血块、月经色暗、手足冰冷、经期腰酸”,相关舌脉为“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核心病机为“瘀血阻滞”,常用治法为“行气化瘀,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甘草、延胡索、川芎”。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眩晕病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到处方用药,无不彰显着“道法自然”“取象比类”思维的妙处.“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一种对客体形态的再认识与内在实质的理解相统一的认识活动.中医运用“取象比类”方法来阐释阴阳、五行、藏象等中医经典理论,更用之来指导临床.“培土生金”“增水行舟”“提壶揭盖”“釜底抽薪”等治法,皆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眩晕的病位在脑窍,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尤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其治疗应祛避外风,镇熄肝风,清疏上窍,培土养正.  相似文献   
3.
医学模拟教学逐渐成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很好地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各种医学训练模型承担了大量的教育载体工作,它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反复实践的平台,并为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而研究并开发各种训练载体,培养学生临床能力包括临床思维能力,是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在中医临床课模拟教学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娟  朱垚  陆明 《江苏中医药》2016,48(5):14-16,18
目的:基于中医本体特色,引入文本挖掘法并改进研究模式,结合原始医案数据挖掘分析,形成医案解构,从中分析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交泰丸的经验。方法:对周仲瑛教授临证运用交泰丸的医案进行解构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分析运用规律。结果:本次研究涉及病例154人,158诊次,病种69种,涉及病机138条,治法10条,药物234种,药物种类覆盖十九大类。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交泰丸的主治范围以"失眠"、"胃炎"等病为主,使用特异证为"失眠"、"怕冷",可见症为"口干"、"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薄黄腻"、"脉细",核心病机为"心肾不交",常用复法配伍为"养心安神,温通泄浊",常用复合配方为"酸枣仁汤、半夏泻心汤",常用组合药物为"黄连、肉桂、法半夏、熟枣仁"。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病和难治病。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时间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竞争加剧,失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美国患失眠症者有33%、欧洲患失眠症者有4%~22%。  相似文献   
6.
朱垚  陆明 《西部中医药》2010,23(4):67-69
淡漠型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结合现有文献研究和临床资料,对淡漠型甲亢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中医辨治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江苏省不同地区及年龄层人群失眠发病情况及对失眠症的认知程度。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地区不同年龄层人群失眠发病情况及对失眠症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959份。回收率为79.92%,有效回收率为85.30%,其中有失眠症状存在占38.89%。结论:研究表明失眠症状在江苏地区较为高发,但正确认识和对待失眠的常识还比较缺乏。失眠者常感到对工作生活有影响,但正规就诊或采取治疗手段干预的人数较少。失眠者对于失眠的治疗干预手段还比较单一,主要选用安眠药辅助入睡。建议加强失眠科普宣传工作,并发展和推广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失眠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周仲瑛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家世业医,幼承庭训,悬壶60余载,专攻内科,旁及妇儿,精于辨证,长于复法合方,善治急难重症,屡起沉疴,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周老师学习,受  相似文献   
10.
气味是中药的重要属性之一,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被称为“芳香药”。芳香药多性温,味辛,入脾、胃经。该类药物应用历史悠久,并且在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芳香类药物的应用先秦时期即有记载,因唐宋时期的中外贸易和海运而发展,在明清时期广泛应用并发展出多样化的应用形式。该类药物在当今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治疗疾病类别涵盖心系、脑系、肝系、肾系、脾系等。中医内治方法运用芳香类药物进行开痹、安神、开窍、化湿、化浊、温通及防疫等,外治法亦有香囊、外敷贴、精油等应用于内科及情志疾病。文章追溯了芳香类中药的应用源流,简述了芳香药中医内治方法、外治方法。芳香药的辛温之性明显,阴虚、气虚体质者使用后有耗气伤阴之弊,不宜多用,不宜长期服用,或配合养阴之法平补平泻。孕妇及儿童也应当谨慎应用。但阳虚、湿热、气郁体质患者应用疗效佳。我国对于芳香类药物应用虽早,但缺少系统研究,未深入联合中医芳香疗法与临床治疗。临床芳香类中药使用辨病居多,辨证较少,辨体质则更少。现就芳香类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这类具有明显体质偏向性的药物,芳香类中药与中医体质辨识特色相结合应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