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PG)人工三角瓣成形后残胃食糜进行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并计算不同性质胃内食糜的流动特征。方法:构建常规PG和人工三角瓣成形术术后胃仿真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粘度胃内食糜反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结果:站立位姿态时,相对常规PG方案,人工三角瓣成形手术方案表现出较好的抗反流作用;卧位姿态时,当胃内食糜粘度大于0.145 2 Pa[?s,且胃内食糜不超过人工三角瓣情况下,人工三角瓣成形抗反流手术表现出较好的抗反流效果;人工三角瓣抗反流成形手术方案数值模拟结果与临床上患者表现一致。结论:本研究仿真分析为人工三角瓣成形抗反流手术方案的有效性机理分析、临床患者术后饮食及手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及数值依据。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抗反流;人工三角瓣;计算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220例急性自服药物中毒住院病人心理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中毒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某院中毒科收治的220例自服药物中毒病人流行病学特点,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量化分析急性中毒患者心理状况。
结果 220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127例。年龄范围8~95岁,平均(54.81±2.2)岁。农药中毒患者占比排最高的是杀虫剂中毒,占45.910%(101/220);药品中毒最常见的是镇静类药物中毒,占30.91%(68/220)。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重度抑郁患者占39.30%。年轻组抑郁罹患率及严重程度高于老年组,女性组抑郁罹患率及严重程度高于男性(P均 < 0.05)。
结论 有关部门应动态掌握急性药物中毒病人全年发病情况,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完善闭环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给予胸部X线正位片拍摄,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学表现。结果51例患儿临床症状以刺激性干咳与高热为主。X线显示,35例(68.63%)患儿仅累及单侧肺,16例(31.37%)患儿累及双侧肺;11例(21.57%)表现为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24例(47.06%)表现为间质浸润性病变,9例(17.65%)肺叶或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5例(9.80%)单纯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影增大增浓且模糊,2例(3.92%)双肺无异常表现。结论间质浸润性病变、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肺叶或肺段实质浸润性病变等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的X线影像学表现,表现具有多样化,临床诊断时,需注意结合病原体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时间注射缩宫素对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胎儿娩出后立刻脐静脉注射缩宫素;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刻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C组在胎儿娩出10 min后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D组在胎儿娩出10 min后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结果 A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为9.6 min,B组为15.8 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中产后2 h时出血量为101.72 m L,D组为189.64 m L,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脐静脉尽早注射缩宫素不仅能缩短第三产程,而且能减少产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正>患者女性,45岁。主因右侧面部发作性疼痛8年、加重6个月,于2014年2月12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出现右侧面部疼痛,呈电击样,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0.10 g(3次/d)口服,治疗初期疼痛症状缓解,但后期效果渐差,口服药物不能控制发作且疼痛症状剧烈,说话、进食、洗漱时可诱发,为求手术治疗收入我院。入院后神经科检查:右侧三叉神经第2支分布区感觉稍迟钝,触摸右侧颧弓可引发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 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 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