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按入院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ADL训练,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6个月后ADL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ADL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干预后ADL评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干预前后ADL评分组内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ADL训练能提高脑瘫患儿自理能力,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4~6岁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30例设为患儿组,另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设为正常组。要求2组受试者对通过语音分析软件Praat制作的从/bá/到/bà/的11个声调连续体语音材料进行声调辨认和区分实验。实验分别通过E-prime1.1版程序编程在电脑上呈现,根据2组受试者做出的行为来判断并比较2组在辨认率和区分率上的参数差异。 结果2组受试者在辨认曲线形态上均呈典型“S”型,即2组受试者在感知/bá/与/bà/时,均呈现出范畴化模式,正常组的范畴边界在刺激台阶6~7,而患者组范畴边界靠前,在刺激台阶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区分曲线上,2组受试者均呈现出明显的峰值,且各峰值所对应的刺激台阶与辨认曲线的交叉中点位置基本相当。另外,患者组在辨认曲线绝对值(b1)和区分曲线峰陡峭度(DP)上均低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组的边界宽度(Wc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与正常同龄儿童存在不对称,他们在声调感知上可能存在障碍,这有可能是导致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在发音时发生语音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HIE吞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喂乳时中指托下颌上抬、口咽运动按摩训练、冰刺激训练、降低口部过敏反应训练等早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口喂养起始时间及留置胃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 3周后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HIE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听力障碍婴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听力障碍婴儿54例,采用针刺、药物、穴位按摩、听觉刺激等综合早期干预治疗的方法,对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91例患耳治疗后痊愈36例(39.56%),有效42例(46.15%),无效13例(14.29%),总有效率达85.7%.结论 综合早期干预是促进听力障碍婴儿听力损伤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的作用.方法:SD大鼠20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组)、假手术组、8%O2+92%N2组(低氧A组)和15%O2+85%N2组(低氧B组),各51只.比较各组大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4组大鼠脑组织HIF-1α表达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低氧A组HIF-1α表达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低氧B组、假手术组、HIBD组(P<0.01).4组大鼠学习潜伏期、记忆潜伏期、学习错误次数和记忆错误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假手术组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1),而低氧A、B组的记忆潜伏期和学习错误次数、记忆错误次数均少于HIBD组(P<0.05~P<0.01),低氧A组的学习潜伏期亦少于HIBD组(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进行单次低氧后处理体外干预,能够有效促进HIF-1α表达,提升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和吞咽协调在改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吞咽协调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吞咽障碍和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吞咽协调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儿吞咽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的目的,促进了患儿的康复,提高了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后虽腭部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但其腭咽闭合功能及错误的代偿性发音习惯仍使其表现为以共鸣异常、鼻漏气、构音异常及发声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语音障碍,称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1])。我国腭裂患者数量巨大,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方法尚不统一,临床疗效报道各异。因此,探讨出更加行之有效治疗方法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应用口腔内局部穴位点刺及针刺经脉循行上远端调理脏腑的腧穴将有可能改善舌部-软腭-咽后壁的运动协调能力,再结合常规语音训练将能更有效改善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语音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脑电频谱分析技术分析不同频段脑电信号特征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早期诊断及康复干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佛山复星禅城医院儿童康复科新诊的2~4岁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ASD儿童35例(ASD组),采用综合康复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ASD儿童静息态脑电信号,并采用中文版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进行评定,同时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正常儿童组)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将所有脑电信号采用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4种频段[delta(δ,1~4Hz)、theta(θ,4~8Hz)、alpha(α,8~13Hz)、beta(β,13~35Hz)]在各脑区相对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ASD儿童在治疗前,δ频段在5个脑区的相对功率均大于正常儿童(t=3.909、2.941、0.098、0.097、 0.108),而α频段则小于正常儿童(t=-3.919、-4.076、-4.924、-4.351、-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δ及α频段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θ及β频段,ASD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影像评估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30 min;B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2 h;2组均治疗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天,连续治疗3疗程。同时选取正常同龄儿童30例作为对照比较,对正常儿童及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DTI扫描,并评估A组、B组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B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均较前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均有疗效,而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DTI图像各感兴趣区点各向异性性分数值(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性瘫痪患儿白质纤维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后,A组在扣带束(CG)、内囊前肢(ICAL)上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囊后肢(ICPL)、皮质脊髓束(CST)、胼胝体压部(SCC)、胼胝体膝部(GCC)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以上各项感兴趣区点F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B组各项FA值均较A组高,且在CST、ICPL、CG、SCC、GCC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头针留针2 h的康复疗效要优于留针30 mi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