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文献总结归纳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常用药物及配伍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的古代及近代中药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24和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中的处方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方剂621首,中药331味,药物总频次7880次。其中最常用单味药物为防风,频率达47.5%。最常见药类为解表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常用药组蝎梢-天麻-僵蚕在设定支持度15%、置信度70%条件下出现频次最高。[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先贤治疗中风后口眼歪斜重视单味药物防风的应用及虫类药与平肝熄风药的配伍使用,对现代遣方用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内经》条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各家争议阐述进行解读和逻辑整理。方法:收集并整理各医家对该条文的阐述,先整理重要概念释义,后以阴阳的自然属性和阴阳相互关系为框架,通过逻辑整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各家思路,分析分歧原因,并进行创新性补充解读。结果:共收集马莳等7位医家的阐述。马莳等及张志聪等立足于阴阳自身属性,分歧在于春夏阳气是“生发”还是“升发”;王冰、张介宾等立足于阴阳相互作用,区别在于春夏应当制阳还是护阳,以及养阴阳的最终目的的不同。结论:无论何种解读,都需遵循《内经》准则,应当效法天地,调和人身,并可据此理解中医治未病和现代时间医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关联分析的方法,从古医籍中探寻古人用半夏增效减毒之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中医e百系统中妊娠期半夏方剂138首,利用Excel软件建成"妊娠期半夏类方"数据库,并用Rapid miner软件对数据库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妊娠期半夏常见药对为半夏-生姜、半夏-甘草、半夏-人参、半夏-茯苓-生姜、半夏-甘草-生姜。在妊娠期方剂中,半夏经常与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和活血药相配伍。古人多从增效减毒两个层面来考虑半夏配伍,如半夏-生姜为最常见之配伍,而半夏-甘草、半夏-人参在增强其疗效之时,又有减轻副作用的功效,符合《内经》云"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的原则。[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妊娠期方剂中半夏的用药规律,有助于从正反两方面把握妊娠期半夏的使用,为研究其他妊娠期禁忌药如薏苡仁、红花、肉桂等提供借鉴,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实验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文献中探寻中风后失语的立方特点,为现代医者治疗本症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提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古代及近代医籍中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中药方剂,利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中风后失语方剂"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和关联分析,生成可视化的网络分析图以直观显示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中风后失语常用药物有甘草、防风、川芎、附子、生姜、肉桂等。最常见的归经为肝、肺、脾、胃、肾、心。药味比的前3位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药物常由温里、补虚、解表、活血之品组成。结论:中风后失语的立方特点独具特色,主要体现为从肺论治、解表清热与适用凉开3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治疗抑郁症的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1959-2018年所有治疗抑郁的方剂,将其信息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和因子分析。结果 用于抗抑郁的高频中药(前21味)依次为柴胡、茯苓、白芍、郁金、当归、甘草、川芎、石菖蒲、半夏、白术、陈皮、远志、酸枣仁、香附、丹参、生姜、栀子、枳实、黄芪、大枣、人参。证型为心肾不交、肝郁痰阻、气血亏虚、心脾两虚、心气不足、肝郁脾虚、气郁化火和热结血瘀,治法为补中益气、理气化痰、行气解郁、清热凉血、养心安神和补气养血。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起效快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共性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内消瘰疬丸(片)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如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science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中与内消瘰疬丸(片)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而后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托于既定的检索方法及纳排标准,最终12篇文献被纳入,共计10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率、淋巴结病灶吸收率、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内消瘰疬丸(片)联合抗痨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淋巴结病灶吸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法,从病症结合探寻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华医典5.0系统中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方剂,利用Excel软件建成"中风后半身不遂古方用药"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古方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常用药物有防风、当归、川芎、肉桂、附子、麻黄、人参、羌活、天麻、独活等。最常见的药类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温里药。最常用的药对为川芎-防风、麻黄-防风、羌活-防风、人参-防风、独活-防风。最常用的药组为防风-麻黄-川芎、川芎-麻黄-防风、当归-肉桂-防风。结论:数据挖掘法能够较全面地阐释古代医家组方用药经验,对现代遣方用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古代先贤用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5.0数据平台中《太平圣惠方》《普济方》《理瀹骈文》等文献关于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有效条文,通过分类、总结,探究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结果] 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多从肺卫着手,具有安全、简便、效优的特点。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从预防而言,其核心原则为扶其正气、避其毒气,包括囊袋悬挂、烧熏、纳鼻、涂抹等具体方法;从治疗而言,其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补虚扶阳,随证兼以解表清热、解毒消肿等,包括吹鼻取嚏、点眼洗眼、敷涂、洗浴、脐熨、吹喉等具体外治方法。 [结论] 中药外治法凝聚着中医药对疫病的探索与认知。本研究深入挖掘了古代中药外治法防治疫病的思路规律,可为现代疫病防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 ,探究古代中风方剂中"丹参-当归"活血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医e百"和《中华医典5.0》数据库中含丹参、当归的中风方剂,利用Excle软件建成"含丹参-当归中风方剂数据库",并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与"丹参-当归"配伍的高频药为牛膝、防风、肉桂、酒、萆薢、川芎、石斛、天麻、黄芪、附子。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为丹参-当归-防风,丹参-当归-牛膝,丹参-当归-川芎。结论古人运用"丹参-当归"活血药对时,多从加川芎、牛膝等强其原药性,加防风、牛膝增以新药性,加牛膝等减其副作用3个方面着手,对中药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