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希望能有助于推动不同专业生死教育课程设计与发展。方法使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量表对某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119名、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116名进行调查。结果学生中有90%参加过葬礼,且过半学生阅读过死亡方面相关书籍。两个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均以自然接受为主。护理专业学生在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2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临床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更倾向于"恐惧与逃避"。建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死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与死亡。  相似文献   
2.
艾条灸属熏法治疗范畴,由于其温和舒适的独特作用方式和较为显著的临床效应,目前作为一种主要的灸法而被广泛运用于针灸临床,尤其是肿瘤疾患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针灸医疗行为特点及对针灸医疗态度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方式,并在合理行为理论基础上结合团队焦点访谈法收集数据.结果:老年人会根据自身经验初步判断所患疾病是否适合针灸治疗及针灸治疗带来的疼痛等不适是否可以接受;同时鉴于中华文化“亲情关系”影响,老年人会在一定程度上遵从管床医生或亲人的建议决定是否接受针灸医疗.结论:老年人针灸医疗行为及态度影响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交叉影响结果,所以未来一方面应加大针灸在老年疾病中可能的临床优势病症研究及针对老年人的针灸操作手段研发,另一方面应加强针灸正面宣传,推广研究成果,从而推动针灸医疗在老年医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5.
李宁  王成伟  文谦  王丹琳 《针刺研究》2008,33(3):205-207
鉴于对量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应用中产生的质疑,本文对质的研究发展背景、研究方法及与针灸临床研究可能的未来结合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可能的模式,让针灸临床研究者能够了解并可能在其临床工作中实践使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推动针灸临床研究,提高针灸理论水平,提供真实的针灸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加防疣汤控制尖锐湿疣复发20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加防疣汤控制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予以CO2激光烧灼气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和防疣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未复发15例;复发5例,对照组未复发14例,复发8例。结论:干扰素加防疣汤控制尖锐湿疣对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的中医外治方案治疗静止期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药浴组(A组)114例,拔罐疗法组(B组)117例,中药药浴加拔罐疗法组(C组)117例,综合组(D组)116例,4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为口服中药、外用双黄解毒乳膏,A组予中药药浴治疗;B组予拔罐疗法治疗;C组予中药药浴加拔罐疗法治疗;D组在中药药浴加拔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4组均观察4周,采用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C组、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能改善红斑、鳞屑、浸润,PAS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组、B组、C组、D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拔罐疗法、中药药浴加拔罐疗法组在治疗静止期银屑病4周后疗效不亚于综合组。  相似文献   
8.
9.
新疆是我国银屑病高发地区之一,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多民族成分的新疆居民形成了不同于内地的生活风俗习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脾虚湿盛”是新疆银屑病发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0.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双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肩痛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康复组.针推组给予规范化的电针与推拿治疗,即电针尺泽、曲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等主穴并配合传统按摩手法操作;康复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PNF挤压稳定手法等康复方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面谱量化评级(AFS)和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次要疗效指标为改良Rankin修订量表(mRS)和治疗后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结果:针推组治疗后及随访12周,AF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活动评定及mRS评定均较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P<0.01).尽管治疗后针推组偏瘫肩手综合征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临床发生率与康复组治疗相当[3.55%(5/141)vs 8.45%(12/142),1.42%(2/141)vs 5.63%(8/142),均P>0.05],但数据提示针推组有优于康复组趋势.结论:针推双通治疗方案操作规范,治疗中风后肩痛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优于康复综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