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8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 Hcy水平,同时比较吸烟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HDL-C)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C)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cy水平仍是冠心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P <0.05)。结论血清Hcy水平是引发老年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控制体重、降血脂、戒烟等治疗的同时,积极治疗高Hcy血症( HHcy)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可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和结构,维持凝血纤溶平衡,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和尿微量白蛋白(U—MAI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改变及奥美沙坦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血压变异性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2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74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5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9例作为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61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比较4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如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分析各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差值百分比(△SBP%、△DBP%)及靶器官损害的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48±1.03) mmol/L比(4.96±1.14) mmol/L;(3.92±0.63) mmol/L比(3.17 ±0.55) mmol/L;(1.41±0.19) mm比(0.93±0.2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24 h SBP、nSBP明显增高,24 h DBP、dDBP明显降低[(145.3±13.1)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37.1±12.8)mm Hg;(139.4±9.9) mm Hg比(131.1±11.6)mm Hg;(74.2±9.6)mm Hg比(80.9±9.2) mm Hg; (77.2±9.1) mm Hg比(82.4±9.3)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各组[55.17% (32/58)比27.87%(17/61)、21.62%(16/74)、10.26% (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95%CI:1.088~ 1.201,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而△SBP%(OR=0.918,95% CI:0.872 ~ 0.984,P<0.05)是靶器官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血压变异性,加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3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77.8%;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4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6.3%,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缩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CHF)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8例CHF患者(NYHAⅠ~Ⅳ)取肘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水平。结果心功能越差,BNP越高,不同的NYHA心功能分级,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DD≥60mm及LVEF≤40%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LVEDD〈60mm及LVEF〉40%者(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对老年CHF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以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粥样硬化黏附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TG、LDL-C、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脂指标及动脉粥样硬化黏附因子的水平,有效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改善机体的微循环,恢复心肌功能,有助于心肌的供氧,一定程度改善了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7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动态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7.4±2.9)μmol/L]、sICAM-1[(342.4±39.5)μg/L]、NO[(78.4±9.1)μmol/L]、ET-1[(53.4±9.6)ng/L]以及IMT[(1.0±0.6) mm]明显优于对照组[Hcy(9.2±3.0)μmol/L、sICAM-1(366.5±39.5)μg/L、NO(75.3±8.0)μmol/L、ET-1(57.4±9.8)ng/L以及IMT(1.3±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更有利于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徐群威 《医药导报》2008,27(11):1360-1361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肾血流及肾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73例,服用奥美沙坦20~40 mg&#8226;d 1,使血压维持在120~130/80~85 mmHg(1 mmHg=0.133 kPa),疗程12~14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肾血流及肾血管管壁厚度、内径。结果58例患者单用奥美沙坦血压控制良好,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双肾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管壁厚度明显变薄,治疗前后肾动脉管壁厚度差异有显著性,动脉内径增宽。结论奥美沙坦不仅可以有效降压,还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血管结构,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