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梦 《当代护士》2021,28(1):159-161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胸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在胸外科肿瘤病区实习的本科护生120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观察组采用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并对两组护生的出科相关成绩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病历书写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操作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L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及综合能力,同时能够提升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和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将30只6 周龄雌性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约2 000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感染后3、6、12个月(感染早、中、晚期)收集小鼠肝脏白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s 及其亚型M?MDSCs、PMN?MDSCs 与Treg细胞比例。结果 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MDSCs 比例分别为(1.61 ± 0.36)%、(5.68 ± 0.69)%和(16.18 ± 0.69)%,对照组分别为(2.19 ± 0.42)%、(0.99 ± 0.07)%和(4.18 ± 0.84)%,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感染组小鼠感染3、6、12个月后肝脏白细胞中M?MDSCs 比例分别为(0.69 ± 0.27)%、(5.30 ± 0.72)%和(10.75 ± 0.29)%,对照组分别为(0.42 ± 0.24)%、(0.69 ± 0.02)%和(2.12 ± 0.13)%,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1);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PMN?MDSCs 比例分别为(0.93 ± 0.23)%、(0.32 ± 0.02)%和(5.14 ± 1.03)%,对照组分别为(1.77 ± 0.26)%、(0.28 ± 0.05)%和(1.99 ± 0.90)%,感染后3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感染组小鼠感染后3、6、12个月肝脏白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3.35 ± 0.14)%、(6.24 ± 0.38)%和(3.41 ± 0.07)%,对照组分别为(3.48 ± 0.46)%、(3.65 ± 0.45)%和(3.12 ± 0.12)%,感染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6个月和12个月后,其肝脏白细胞中MDSCs与Treg细胞比例增加,前者比例变化更加明显,以M?MDSCs为主;以上提示M?MDSCs可能在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中后期发挥主要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复方血栓通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胶囊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7、14 d 3个观察时间点,独立成组(n=10)。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制备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不进行结扎和栓塞。灌胃给药,每天1次。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胶布移除、前肢力量测定实验,评估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通过监测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健康状况。采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区皮层神经元形态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突触素(Syn)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含量,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小鼠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障碍(P0.05),死亡率高,缺血区周边组织尼氏体着色变浅,出现空泡,排列稀疏,GAP-43、Syn表达减弱,NGF、BDNF、NT-3含量升高。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复方血栓通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恢复,小鼠死亡率降低,尼氏体着色变深、空泡减少、排列更紧密,GAP-43、Syn表达增强,NGF、BDNF、NT-3含量升高,其中复方血栓通胶囊低剂量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能通过促进GAP-43、Syn表达并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从而诱导轴突再生,提高神经可塑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预康复的概念及核心内容、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综述预康复策略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指出预康复方案国内尚无相关的指南,具体干预内容、指导方式和干预时间上还不能统一或者是标准化,无统一的实施后评价指标。目前预康复策略的广泛开展已经成为围术期治疗的新方向和发展新趋势,需要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术前等待期的最佳优化方案,也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休克指数(S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选入98例诊断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记录早期复苏开始时、复苏6h后的情况及6h后的休克指数。然后根据复苏6h后的情况分为A、B、C、D四组。A组为实现EGDT同时SI≤0.7,B组为实现EGDT但SI〉0.7,C组未能实现EGDT但SI≤0.7,D组未能实现EGDT同时SI〉0.7。比较四组之间6h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结果:6h乳酸清除率A组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B、C两组间无差异,D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A组的28d病死率低于D组,其余组间无差异。实现EDGT目标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未实现EGDT目标者。SI≤0.7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SI〉0.7组患者。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复苏后,实现EGDT组预后优于未实现EGDT组,SI≤0.7组预后优于SI〉0.7组。如能同时实现EGDT目标和SI≤0.7,则预后显著优于其他组。SI能作为经早期复苏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走罐法是以陶罐、玻璃罐、竹罐等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中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于皮肤上,然后用手推动罐上下或左右移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现将近几年走罐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运用综述如下。1痤疮吴名等[1]治疗痤疮118例治疗组用背部走罐加中药内服,痊愈率58.3%、总有效率96.6%;对照组用西药外敷配合  相似文献   
8.
中医历代肿瘤治疗屡用活血类药,但学界对此频有争议。究其原因,大抵以肿瘤转移为完全“动态”过程认识为前提,认为其运用有助扩散转移之虞。受《黄帝内经》“传舍”理论启示,根据文献及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认为肿瘤转移是动静结合的过程,而癌栓黏附血管内壁的“静态”过程更为关键。补气活血药可改善血瘀状态,调控肿瘤转移,并一定程度加强同质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起到有利抗肿瘤转移的双相作用。于此,用补气活血药进行抗肿瘤治疗当为常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阴阳调衡透刺电针法对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疗效观察,寻求提高经断前后诸证疗效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经断前后诸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阴阳调衡透刺电针疗法,对照组予以安慰电针疗法,治疗半小时,每天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8周,随访2周。通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Kupperman Index(KI)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4周后,电针组与安慰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组(P0.05),随访2周后,疗效基本稳定。结论:疗程较长时阴阳调衡透刺电针疗法较安慰电针疗法疗效明显,短疗程时并不具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