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6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6种蕨类植物中提取水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滤纸片法对3种供试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6种蕨类植物提取液对实验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大芒萁提取液浓度为1.77%和栗柄金粉蕨提取液浓度为1.85%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16 mm。其他种蕨类植物提取液也均有抑菌效果。结论:6种蕨类植物均有抗菌物质存在,有望成为筛选抗菌新型药物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2006-2021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E)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的疫情处置。方法 整理2006-202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全国31个省份水痘PHEE数据,运用Excel 2019和SPSS 26.0软件对水痘PHEE的时间、地区、场所分布、疫情规模和处置等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21年全国共报告水痘PHEE为11 443起,涉及病例341 048例,历年罹患率在1.78%~3.80%之间,总罹患率为2.33%(341 048/14 624 042)。水痘PHEE报告起数及涉及病例从2007年的1 107起共35 349例下降至2012年的262起共6 884例(Z=-2.40,P<0.001),随后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1 318起共42 649例(Z=2.58,P<0.001),2020年又出现明显下降。水痘PHEE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高峰分别为4-6月和10-12月,东部地区的次高峰较中、西部一般提前1~2个月出现。水痘PHEE报告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罹患率较高。学校报告的水痘PHEE占总报告数的88.26%(10 099/11 443)。水痘PHEE各年的疫情规模均以10~29例为主。水痘PHEE的平均病例数、平均持续时间与平均报告时差MQ1,Q3)分别为23(16,35)例、20(14,26)d和9(5,19)d,平均持续时间和报告时差呈正相关(r=0.854,P<0.001)。结论 2006- 2021年我国水痘PHEE未得到有效控制,学校是水痘PHEE的重点防控场所,提升对水痘PHEE监测的敏感度,加强对疫情的及时处置,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是水痘PHEE的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美登木内生真菌产抗癌物质球毛壳甲素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目的 通过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产生抗癌成分的菌株。方法 从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对其发酵产物经活性跟踪(抑菌实验),其活性成分用薄层色谱、柱色谱纯化及活性跟踪,再经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 从美登木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98M-6,其产生抗癌化合物球毛壳甲素(chaetoglobosinA)。结论 美登木内生真菌中,有的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所产的美登素(maytensine)不同的抗癌物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对从一些抗癌药用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真菌以及其中个别菌株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并对个别内生真菌产生生理活性成分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具宿主相同活性成分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综述了国内外对从一些抗癌药用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真菌以及其中个别菌株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并对个别内生真菌产生生理活性成分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彝药窝津津花和小铜锤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总黄酮,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用总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结果窝津津花总黄酮含量为10.83%,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38.5%和34.6%;小铜锤中总黄酮含量为0.609%,对.OH和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45.8%和31.6%。结论窝津津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两种彝药中黄酮类物质对.OH和O2-.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估算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我国结核病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综合2013年多中心的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和2013—2019年全国各县(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等多源数据,基于三位一体空间统计框架利用纠偏空间统计推断模型(Biased Sample Hospital-based Area Disease Estimation,B-SHADE)估算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利用交叉验证法和两个新增研究现场的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 2013年,我国5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08%(95%CI:13.73%~22.42%);15岁及以上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20.34%(95%CI:15.63%~25.06%),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男性潜伏感染率[24.02%(95%CI:18.27%~29.77%)]高于女性[16.91%(95%CI:12.13%~21.70%)]。B-SHADE模型对两个新增验证点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95%。结论: 基于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B-SHADE的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填补了近年来相关全国性数据的空缺,将为我国适时加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重点人群预防干预、完善“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