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方水提醇沉法的安全性并验证其疗效,为疏肝和胃方新药的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将昆明小鼠分为药物高、中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只,雌雄各半。灌胃剂量根据昆明小鼠10倍生药量计算,并按85%等比递减,按照4 ml/10 g体质量,1 d内灌胃2次,连续14 d。观察14 d内实验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内脏湿重与内脏病理改变。2)药效学研究。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模型组、中药组(中药混悬液1.5 ml)、西药组(奥美拉唑水溶液1.5 ml),每组各10只。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余组大鼠制备酸反流模型后给药,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给药组大鼠食管病理改变及食管下段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白细胞介素-6(IL-6) mRNA表达情况。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内脏湿重无明显改变、内脏无明显病理改变。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大鼠食管下段组织黏膜上皮基底层更为平坦,棘细胞减少,无黏膜糜烂与溃疡。各给药组大鼠...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与《伤寒杂病论》中部分方证相近,表现出“逆、热、郁”的病机特点。以“逆”为病机的证型有气虚痰逆、阴虚气逆、脾伤饮逆、肝寒浊逆等4型,旋覆代赭汤、麦门冬汤、苓桂术甘汤、吴茱萸汤等方分别治之;以“热”为病机的证型有热郁胸膈、上热下寒等2型,栀子豉汤、黄连汤等方分别治之;以“郁”为病机的证型有邪郁少阳、痰(水)气互阻、痰热互结、阳微阴弦等4型,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射干麻黄汤)、小陷胸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方分别治之。应用仲景学说的相关思想可以指导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位虽在食管,属胃所主,但与肝关系密切。在病名方面,古籍中无固定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为吐酸、胸痛、梅核气等范畴,这些病名皆与肝脏有关;在病因病机方面,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引起的肝失疏泄,或肝郁化热作酸,或气郁痰阻中焦,导致肝气犯胃是病因病机的关键;在辨证论治方面,肝胃郁热在临床中最为多见,因此,疏肝和胃是其基本原则,临床用药也多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四逆散等古方基础上加减,或在自拟方基础上加以疏肝解郁清热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对内脏高敏感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和胃方组、雷贝拉唑组及空白对照组4组,每组8只。采用鸡卵清蛋白联合食管酸灌注建立内脏高敏感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CaMKⅡ含量的表达及阳性神经元个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MKⅡ含量的表达、阳性神经元个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CaMKⅡ含量的表达、阳性神经元个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阳性神经元个数方面,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在CaMKⅡ表达方面,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可能通过抑制Ca MKⅡ表达降低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免疫应答通路的异常,Th2异常表达引起相关敏感细胞的增多,组织渗透导致迷走神经对酸敏感性增加,并引起相关症状;诊断以食管嗜酸性粒细胞≥15/HPF,并伴有食管功能障碍为主。治疗则以膳食疗法和激素治疗为主。中医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感受外邪、肝郁痰扰、脾胃虚弱和肾虚水泛,治疗多采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现从中西医方面对该病诊疗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早期康复用于病毒性脑炎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郑州儿童医院进行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儿,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研究组44例患儿,采用早期康复联合情志护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脑炎患儿肢体痉挛的发生,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下解胰方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下解胰方鼻饲及灌肠治疗。在治疗24 h和72 h时,评价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检测患者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72 h时,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时,治疗组中腹痛减轻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2 h时,治疗组中腹痛减轻、腹胀缓解、排便恢复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下解胰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肠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下解胰方鼻饲加灌肠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清下解胰方鼻饲及灌肠。两组总疗程均为14天,观察48 h后Ranson评分,24 h及72 h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血钙(Ca2+)、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疗程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与治疗48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Ran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Ran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72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WBC、BUN、FBG、Ca2+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BUN、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与治疗72 h后组内比较,治疗组WBC、BUN、FBG、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BUN、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组间比较,FBG、Ca2+、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程期间,两组在局部并发症中胰腺脓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并发症中胸腔积液和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混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下解胰方鼻饲加灌肠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胰腺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督醒脑针法联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有氧康复运动干预治疗,观察神经元烯醇化酶组采用通督醒脑针法联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皮博迪运动发育量表-2(PDMS-2)评分、大肌肉运动技能测量(GMFM)量表评分和小儿生命质量评价量表(PedsQ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BDNF、NSE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DMS-2评分、GMFM评分和PedsQ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PDMS-2评分、GMFM评分和PedsQL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观察组PDMS-2评分、GMFM评分和PedsQL评分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BDNF、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并且观察组BDNF、NS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通督醒脑针法联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小儿脑瘫可更好地改善血清BDNF、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急性胰腺炎的病位归属、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治法及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