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医疗自救活动,并且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至汉朝期间,才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宣告中医有了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完善的医学理论。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张机,字仲景,为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其撰写成的《伤寒杂病论》谱写了中医的新篇章.张氏的著作,首倡对伤寒病进行六经辨证,对杂病提出八纲辨证的原则.根据《伤寒论》的思想,寒邪由表而入,首见太阳表证.主要认为太阳为人体的藩篱,是抵御外邪的第一站.究其原因,是太阳经主要行于人体的背部和后部,为阳中之阳,且从头贯足,无论从其长度和所占据的部位都比其他经脉要多.所以有外邪犯人,风从上受,寒从背生,湿从下起之说.  相似文献   
3.
穴位有多大?这在解剖形态上,目前还无法弄清。在理论上,穴位的定位是十分清楚而固定的一个点,但在临床时,每次针同一穴,也极少有从同一针孔再次进针的,可见穴位又不在一个点上。国内的一些实验报告认识也不一致,其大小从2mm到2cm不等。这不但会给理论教学带来困难,也会使实际临床时束手无策。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尽早解决  相似文献   
4.
“伏邪”的问题,曾引起过很多的争论,时至今日,意见尚不统一。为了更好地发掘祖国医学宝库,本文就有关“伏邪”的价值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期同道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治法十论》一书,感到本书作者,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张荣川同志确实作了一件较好的工作。该书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资料,据粗略统计,中医古籍约30多部,其它古籍5部,国外医著2部,医学图书资料约350多篇(本)。涉及面广,内容比较丰富。对某些新学科和学科中的新看法都进行了资料处理,并运用这些新看法对  相似文献   
6.
腧穴的三维结构,从平面二维看,是相似于凹陷或骨孔的不规则形状、中心气血浓度最高、逐渐向外淡化的气血聚集处。中心浓度的范围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大可小,时大时小。它没有绝对边缘,但有相对边缘。从深度的第三维看,腧穴分成浅中深三层,每层有不同的功效,每层都可得气。在临床应用时可采用按压法和摸凹陷法来确认穴位的大小范围,用得气的层次和治疗目的来决定针刺深度。作者将上述内容简述为“相对位置,得气为准”八个字,以此解决穴位准确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腧穴学中,特定穴是一个主要内容,而五腧穴在特定穴中又属重要组成部份,故本文就五腧穴及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五腧穴既是一种穴位分类名称,又形象的用水泉从出到流,从小到大的自然现象,对经脉之气的运行进行比喻、归类,并对各类穴的相互关系进行解释。从经气的流向来说,是从井到合,从流量来说是从井最小到合最大,从变化来说是井出,荥流,腧聚,经盛,合入。  相似文献   
8.
汪机,字省之,别号石山,明·安徽祁门人(生卒于公元1463—1539年)。早岁习春补痒第子员,性至孝,因思事亲者不可不知医,复精于医。其医学私淑于朱丹溪,却不尽相同而有发挥。汪氏的医学思想,以调补气血为主导,却又偏重于气的调理,但他对气的概念,与一般所说的气略有不同,他主要是指营中之  相似文献   
9.
在病机十九条中,因火热为患者占十条之多,可见火热之邪犯人之众。但火有实火、虚火、阳火、阴火的不同,实火、阳火当泻,泻火法以苦寒泻热,属于最常见的直接针对性治疗,容易被众多医生掌握。而虚火、阴火却不仅不能通过直接的泻火法取得疗效,反而会使火邪更旺。犹如李时珍所说:“诸阳火,遇草而炽,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诸阴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一书构建了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框架,其成书过程是和当时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紧密关联的。南于历史原因,当时的社会科学相对比较成熟,而自然科学相对比较简朴,所以形成了中医学的重要特点——哲学、社会学思想引入、使用比较多,同时较模糊,也相对比较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