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对黄疸型乙型肝炎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009年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黄疸型肝炎,经与甘草酸二胺等治疗效果对照发现,异甘草酸镁组治疗更为有效,现将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所治疗黄疸型乙型肝炎患者66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23例,慢性乙型肝炎43例;肝功损害:ALT 80~3400U/L,TBiL l42~482umol/L;男58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2.3岁,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患者中,一例为男性,58岁,因肝硬化并腹水反复发作,于2002年5月20日开始服用拉米夫定0·1,每日一次,2月后病情逐渐稳定。于2004年3月自行停服,于当年7月6日再次发病入院,出现黄疸及胸腹水,肝功ALT 89U/L,AST 85U/L,ALB30g/L,TB il 87·3μmol/L,PTA 36·2%,HBVDNA2·36×105拷贝  相似文献   
3.
患者32岁。G2P1L1,因停经9月余,阴道流水3小时于2004年2月18日19时入院,于2004年2月18日20时顺娩一男婴。妊娠38周时,病人开始不明原因地出现恶心、腹胀、尿黄等症状,产后第二天,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查体:BP105/75mmHg,神志清晰,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黄疸型肝炎更为有效的方法,观察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黄疸型肝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退黄汤保留灌肠,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4.4%;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应用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用药后有腹部饱胀感及轻微腹痛,1例因腹部不适不能耐受退出。其余病例均完成治疗,未发现其他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退黄汤保留灌肠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6.
甘利欣致低血糖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9岁。因“慢支发作”在外应用阿奇霉素治疗10余天,出现上腹不适,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查体:BP130/7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双肺闻及干罗音,心脏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腹水征阴性;肝功GPT122U/L,GOT2919U/L,ALB32.4g/L,TBi16.9umol/L,HBVM均阴性,胸片提示:慢性支气管炎,B超:肝、脾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外周血IL-10和IL-12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110对HBsAg阳性母亲与新生儿作为试验对象,使用CLIA以及FQ-PCR的方法来检测母亲与新生儿的HBV DNA与HBV的标志物;对新生婴儿外周血中的IL-12与IL-10含量进行检测时使用ELISA法.为新生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并对其随访1年,检测血清中抗乙肝抗体的水平.结果 乙肝疫苗无或弱的应答率为34.55%.新生婴儿的外周血和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新生婴儿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在173.06 pg/ml以下更易出现乙肝疫苗免疫的无/弱应答(OR值为8.42,95%置信区间1.91~39.02);发现IL-10的水平越高其乙肝疫苗无或弱的应答率则越低.结论 新生幼儿外周血中IL-10的含量低可能和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无或弱的应答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有人曾提出“肝源性糖尿病”一词。国内外也有不少报道,并对其深入研究。但对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且在治疗上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2000年2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6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3年以来具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126例,现将术中常出现的问题,应急处理办法及我们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计126例160只眼,其中男性28例30眼,女性98例130只眼;单眼发病92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减少漏诊、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观察36例重型肝炎合并SBP患者.结果显示,重型肝炎病情险恶、发展快、并发症多,并发SBP比率高,临床表现隐袭,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漏诊.一旦发生,如不尽快控制会加重病情.在综合治疗重肝的基础上,尽早应用有效抗菌素有利于病情控制.所以,提高对重型肝炎合并SBP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对提高重肝抢救成功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