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哈蟆油石油醚部位(ROS)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分为2批,每批均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6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阳性药氟西汀10 mg·kg-1和ROS不同剂量10,30,100,300,900 mg· kg-1),连续灌胃给药8d.第1批动物在第7天给药后1h和第8天给药后1h,分别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和小鼠悬尾2种“行为绝望”抑郁动物模型进行行为学观察;行为学观察结束后小鼠眼球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第2批动物在第8天给药后采用利血平拮抗模型,观察ROS对由利血平引起小鼠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的影响.结果:ROS 100,300,900 mg· kg-1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P<0.05),能拮抗利血平致小鼠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P<0.05),降低小鼠血清皮质酮水平(P<0.05).结论:ROS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 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血侧脑组织酸中毒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167,333 mg· kg-1剂量组可显著改善MCAT大鼠的神经症状;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84,167 mg· kg-1剂量组可分别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范围27%和37%,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84~333 mg·kg-1显著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灶面积21%~32%,两种安宫牛黄丸对应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LDH(10%~12%)和MDA(28%~38%)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力(15%~36%)和GSH含量(14%~36%).结论: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均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二者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口服葛根素原料药及自制葛根素混合胶束后葛根素的血药浓度, 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度。Beagle犬随机分为两组, 采用单剂量灌胃给予葛根素原料药与葛根素混合胶束, 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并用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血浆药物浓度。HPLC条件: 色谱柱为DIKMA ODS C18柱 (150 mm×4.6 mm, 5 μm), 保护柱为DIKMA ODS C18柱 (8 mm×4 mm); 流动相甲醇-水 (25:75, v/v); 柱温30 °C; 流速1 mL/min; 检测波长250 nm, 内标物为茶碱。采用WinNonlin 6.1软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葛根素原料药与葛根素混合胶束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61.48和202.91 min, AUC分别为515.96和2796.43 min·μg/mL, CL/F分别为232.58和42.91 mL/min/kg。Beagle犬口服葛根素混合胶束与葛根素原料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42.0%。混合胶束制剂明显提高了葛根素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且减缓消除速率, 延长达峰时间, 起到了长效、缓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祖师麻肠溶微丸对CCI大鼠的MWT以及背根神经节中P2X4和P38MAPK受体的影响,探究祖师麻肠溶微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方法:术后第8天按MWT值对位随机分配法分为7组:Control组、Sham组、Model组、Positive Drug组、HEPZ组、MEPZ组和LEPZ组,于术后第8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14 d后灌注固定,取背根神经节,免疫组化观察P2X4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Model组在第8、14和20天MWT明显降低(P0.01)。与Model组相比,其余各组第14天MWT值出现显著差异(P0.01),20 d以后差异持续存在(P0.01)。免疫组化P2X4在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情况,各组均与Model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38MAPK的表达情况除Positive Drug组外,各组与Model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祖师麻肠溶微丸可明显改善CCI模型,提高MWT,且背根神经节中P2X4和P38MAPK受体表达下调,提示祖师麻肠溶微丸有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其止痛的效果与P2X4-P38MA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各组大鼠心电图、心肌梗死范围以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的影响;采用体外方法,观察血栓通胶囊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组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LDH、CK及CK-MB水平;其中血栓通胶囊60 mg/kg组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百分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血栓通胶囊30、15 mg/kg可显著促进体外血栓溶解;血栓通胶囊60、30、15 mg/kg可显著抑制体外ADP、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结论 血栓通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抗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暹罗鳄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暹罗鳄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获得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动物模型。比较小鼠服用胶原蛋白前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NK细胞的杀伤功能以及小鼠碳粒廓清能力。结果胶原蛋白多肽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NK细胞的杀伤活性,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鳄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具有正向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麻黄和五味子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五味子对大鼠肺纤维化病理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麻黄组、五味子组以及麻黄+五味子组,其中假手术组10只,其余各组均16只。采用博莱霉素A5气管滴入法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分别于治疗7和28d时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切片,测量肺小动脉血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中膜核密度(nuclear density,ND),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7和28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泡炎等级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7d时氢化可的松组肺泡炎等级明显降低(P〈0.05),28d时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地松组肺纤维化等级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D增高,ID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组、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ND降低(P〈0.05),麻黄组、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ID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VD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五味子组、氢化可的松组MVD降低(P〈0.05)。结论:麻黄和五味子联合应用对肺纤维化的肺部小动脉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肺微小血管增生。五味子可降低ND,减少微血管计数,麻黄可增高ID。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暹罗鳄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获得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动物模型.比较小鼠服用胶原蛋白前后,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NK细胞的杀伤功能以及小鼠碳粒廓清能力.结果 胶原蛋白多肽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NK细胞的杀伤活性,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P <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鳄鱼鳞胶原蛋白多肽具有正向调节小鼠免疫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儿止咳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止咳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第0,8天sc及ip给予1mL含卵蛋白(OVA)100 mg的氢氧化铝凝胶和1 mL含卡介苗3 mg的生理盐水致敏,第15天开始以OVA攻击制备哮喘模型,同时ig给予小儿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15.7,7.85,3.925 g·kg-1)。第22天测定大鼠气道阻力、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肺匀浆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的含量。结果:小儿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均可明显抑制引喘后20,30,40,60 s大鼠气道所需正压力的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较P<0.01);小儿止咳颗粒各剂量组可明显抑制血清HMGB-1及肺匀浆IgE含量的增高(P<0.05,P<0.01);小儿止咳颗粒高、中剂量可以明显抑制肺匀浆IL-13,IL-4含量的增高(P<0.01)。结论:小儿止咳颗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含量的增高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