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证实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研究石菖蒲煎剂对不同时长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保护效应,并探索石菖蒲煎剂治疗延长脑缺血溶栓时间窗的可能性。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单纯再灌组、石菖蒲再灌组,每组24只;各组随机分为MCAO3h,MCAO6h 2个亚组,每组12只;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假手术组行假手术。在溶栓后24 h,每个亚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只,分别用荧光法测定大鼠脑内伊文斯蓝(EB)的含量以及大鼠脑含水量和脑系数。结果:1MCAO3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脑EB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与脑含水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系数提高(P0.05);2MCAO6h模型,与单纯再灌组比较,石菖蒲灌再灌组脑含水量、脑系数及脑EB含量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石菖蒲再灌组脑含水量及脑系数明显下降(P0.05),单纯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3与3 h石菖蒲再灌组比较,6 h石菖蒲再灌组脑EB含量升高(P0.05)。结论: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其通透性,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一定时间内,脑缺血时间越长石菖蒲煎剂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越明显;石菖蒲水煎剂具有延长大鼠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的天灸发泡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8只雄性SD大鼠麻醉、脱毛,称取0.018 g棉球填充于PU防水空白膏药贴中央。吸取200μL 5%斑蝥酊均匀浸湿棉球后贴敷刺激,2h后加200μL斑蝥酊1次,密封覆盖,4 h后统一收集泡液。通过观察发泡率、泡体大小、泡液量、泡液吸收情况、发泡区域结痂情况、大鼠死亡率情况以及发泡液内总细胞数量,对本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00μL 5%的斑蝥酊发泡率高,泡液量和泡体大小较理想,大鼠死亡率低。结论用200μL 5%的斑蝥酊可以在大鼠皮肤进行稳定发泡,且操作便捷,大鼠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评价电针预处理对MCAO大鼠的脑保护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和针刺组,每组8只。取百会、风府穴行电针15 d后,采用Zea Longa改良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MCAO模型。用Longa 4分法和Morris水迷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观察,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MMP-9的阳性细胞。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MMP-9阳性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P0.05),电针预处理组、针刺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P0.05)。结论百会、风府穴电针预处理15 d能减小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减轻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丧失,发挥脑保护效应。此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MMP-9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调节效应,探讨不同经穴配伍对经穴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溪组、蠡沟组、光明组、太冲配非穴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太溪组、太冲配蠡沟组和太冲配光明组,共12组,每组8只。毫针刺入穴位后,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15次;模型组同法固定不予针刺。各组大鼠分别在针刺前以及针刺15天后,采用大鼠尾动脉无创测量法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针刺15天后,太冲配内关组SBP(192.52±6.76)低于太冲组(209.48 ±6.94)和内关组(208.98 ±5.30);太冲配内关组DBP(147.14±10.76)低于太冲组(156.60±8.31)和内关组(155.45±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配穴组SBP比较,太冲配内关组(194.17±8.78)、太冲配太溪组(200.22±10.52)、太冲配光明组(198.67±10.88)均低于太冲配非穴组(212.71±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模型组与非穴组外,其余各组大鼠SBP和DB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以太冲为主穴的不同经穴配伍对SHR血压的调节效应优于其他单穴及配穴组;针刺产生降压效应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长,针刺15天对SHR具有良好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因外力作用使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刺激脊髓,从而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目前本病的治疗手段中,针灸是最主要的非手术疗法之一,并且多采用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结合的方法.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稳定[1].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林咸明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我们提出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大新思路和方法,现介绍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6.
王映峰  黄超凡  张江松  姜硕  林咸明 《新中医》2017,49(10):149-151
通过对近年来发泡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机理探索等文献的整理,总结了发泡灸疗法在内科系统、神经系统、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病以及骨关节等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的应用,证实了内病外治之发泡灸是值得推广的优势疗法。  相似文献   
7.
正天灸属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是指将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潮红,敷后皮肤起泡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又称为发泡灸、药物灸、自灸、冷灸等。它通过穴位或局部的刺激、发泡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激发神经—体液—内分泌或经络—脏腑系统,从而对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产生适应性调整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天灸"一词首次出现在南北朝·宋凛《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谓之天灸。"战国帛书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皮肤应激反应、药物-经穴效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3方面入手,探讨天灸疗法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天灸疗法体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 cells,BMECs)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维持脑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基础,同时,这一特殊结构也给许多中枢治疗药进入BBB带来一定的困难。电针作为临床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尤其是对TJ的调节作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10年电针对TJ的调节效应、调节机制的报道,为针药结合治疗中枢神经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