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关键指标的变化。方法采取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式,以我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正式认证时间为划分时间点,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胸痛中心认证前组(206例),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为胸痛中心认证后组(284例)。比较胸痛中心认证前后STEMI患者院前救治、院内救治关键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胸痛中心认证后组心电图(ECG)远程传输比例[122(43.0%)比62(30.1%),P=0.008]和绕行急诊科或CCU比例[117(41.2%)比64(31.1%),P=0.022]与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比较显著增加,首次医疗接触至完成首份ECG(FMC-to-ECG)[3(2,5)min比5(2,7)min,P<0.001]与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比较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胸痛中心认证后组ECG至确诊时间[(76.3±57.9)min比(92.0±65.8)min,P=0.040]较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显著下降;胸痛中心认证后组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76.0(60.0,88.0)min比94.0(78.0,195.0)min,P<0.001]和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96.1±67.3)min比(112.4±84.0)min,P=0.022]均较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认证后组D-to-B时间<90 min达标率[201(70.8%)比119(57.8%),P=0.003]和FMC-to-B<120 min达标率[180(63.4%)比101(49.0%),P=0.002]均较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认证后组院内死亡率与胸痛中心认证前组比较,有下降趋势[11(3.9%)比10(4.9%),P=0.6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认证前后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院胸痛中心认证后较认证前显著缩短了STEMI救治时间,尤其是D-to-B时间,有助于提高胸痛中心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国产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了解国产与进口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差异。方法 采用试管等倍稀释法测定所选药物MIC。结果 国产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作用于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的MIC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国产左氧氟沙星,懒睥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国产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与进口同类药物相比具有基本相同的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葡激酶在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效果。方法入选2005~2009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入选后先予0.9%生理盐水20ml+普通肝素6250U静脉注射,续以0.9%生理盐水100ml+重组葡激酶10mg30min内滴入,后以0.9%生理盐水500ml+普通肝素12500U维持抗凝治疗72h,并维持APTT时间在50~70s之间。在溶栓结束后2h观察患者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ST-T演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后2h观察,38例患者胸痛缓解,其中34例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T波倒置,符合溶栓成功标准。1例溶栓后4h合并肺出血窒息死亡,6例合并齿龈少量出血,未予处理,自行缓解,其他无出血病例。结论重组葡激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情况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骨髓瘤细胞趋化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将骨髓瘤细胞株U266分成两组:A组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MSC)共培养,B组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在有或无硼替佐米作用条件下比较2组U266细胞株的CCR1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率以及N-MSC或MM-MSC培养液上清中U266细胞在Transwell中的迁移情况。结果:U266细胞与N-MSC组和MM-MSC共培养后,B组U266细胞在Transwell中的迁移率较高(P0.05);硼替佐米处理U266细胞后不能消除2组的区别;B组U266细胞的CCR1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骨髓MSC培养上清液实验显示,在无硼替佐米作用条件下,MM-MSC和N-MSC培养上清液与SDF-1相比,具有较强的趋化刺激能力,使细胞在Transwell中的迁移率增高,而在有硼替佐米作用下,3组培养上清液使细胞在Transwell中迁移率降低(P0.05),但不管是否在硼替佐米作用下,MM-MSC和N-MSC培养上清液对U266细胞在Transw ell中的迁移作用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骨髓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身有部分内在缺陷,通过与骨髓瘤细胞直接相互作用而影响其体外趋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旭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1380-1382
目的:探讨上睑成形术中联合应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6例652眼行上睑成形术,其中36例65眼合并轻度上睑下垂,在行上睑成形术同时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结果:随访1~6mo,重睑对称流畅,上睑下垂矫正,睑裂平均提高1.5mm。轻度成角畸形2眼,通过局部按摩于术后3mo消失。术后欠矫1眼,术后早期闭睑不全1~3(平均2.1)mm,1mo后闭睑不全消失,无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结论:轻度上睑下垂患者行上睑成形术时联合实施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可提高上睑成形术的成功率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2例(25%)微小反应(MR);1例(10%)病情稳定(SD),1例(10%)病情进展(PD).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CPT联合方案是一个具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施航  陆宁  张旭霞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61-662,68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女性乳腺癌肺转移气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乳腺癌肺转移气虚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NX方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NX方案。结果两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气虚症候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气虚证候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霞 《中原医刊》2003,30(23):7-8
目的:观察应用血府逐瘀汤配合消心疼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运用血府逐瘀汤加消心疼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并以单纯西药消心疼加阿斯匹林治疗5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后两组心电图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血府逐瘀汤配合消心疼可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疗效肯定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旭霞 《江苏中医药》2003,24(12):41-41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35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中 ,男 2 1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4 6岁 ,最大 81岁 ,平均发病年龄 5 8.6岁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3个月。全部病例经头颅CT和MRI确诊为中风病 ,其中脑梗死 8例 ,腔隙性脑梗死 2 1例 ,脑出血4例 ,混合型 2例 ;第 1次中风 2 3例 ,第 2次中风 9例 ,第 3次中风 2例 ,第 4次中风 1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 2 2例。1.2 诊断标准1.2 .1 中风诊断标准 依据 1995年国家科委 85 -919- 0 1- 0 1《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2 .2 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对收治的8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我院ICU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医院感染率10.54%。其中,下呼吸道部位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术后切口、肠胃道等;病原菌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肠球菌属。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加强预防、监测、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