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卧床休息、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缬沙坦胶囊80mg,口服,1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R(86.6±11.2)次/min、LVEDV(49.64±12.12)mL、N-proBNP(321.3±96.1)pg/mL较治疗前HR(125.3±10.3)次/min、LVEDV(58.21±11.63)mL、N-proBNP(1935.6±283.4)pg/mL明显降低,LVEF(51.26±12.33)%较治疗前LVEF(32.20±9.11)%明显增加;治疗后,对照组HR(97.6±12.1)次/min、LVEDV(53.41±10.30)mL、N-proBNP(567.2±112.8)pg/mL较治疗前HR(126.3±11.4)次/min、LVEDV(57.38±12.31)mL、N-proBNP(1856.9±291.2)pg/mL明显降低、LVEF(40.59±12.81)%较治疗前LVEF(33.54±8.68)%明显增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8.3%。提示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功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N端B型脑钠肽前体血浆浓度明显下降,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项基本操作,穿刺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患儿能否转危为安,特别是抢救重症脱水患儿,更为重要.同时也是衡量护士基本功的标准.现将多年来对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构成了缺血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随后白细胞向缺血区的聚集和浸润导致了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和梗死面积的扩大。 白细胞进入缺血性脑组织是一个链锁过程。链锁过程的起始是在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首先释  相似文献   
4.
健康人和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疾病患者纤溶活性发生改变。近年来国外学者已注意到纤溶活性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健康人中,而且也出现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1],但国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急性脑梗死及其相匹配的健康人的纤溶活性的性别差异作了观察,以期为纤溶活性的生理性及病理状态下特征得以进一步的理解。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67例,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其中颈内动脉梗塞50例,椎基底动脉梗塞17例,男3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岁(48~68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依那普利5~10mg或依那普利5~10mg联合氢氯噻嗪25~50mg共8周,服药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组和依那普利单药治疗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单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联合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比单药治疗组降低收缩压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均不需要停药治疗。结论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优于依那普利单药治疗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9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Cys C检测,根据Cys C检测水平,分为对照组(Cys C正常)139例患者与异常组(Cys C异常)160例患者,比较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组(对照组)与异常组(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5);异常组中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比率显著升高,且以无侧支循环代偿(73.13%)及弥漫性病变(65.63%)为主;随着Cys C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Cys C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Cys C升高有关,Cys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重,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脑钠肽(BNP)评价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BNP、6分钟步行距离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MWT和BNP均能有效评价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次日凌晨采血测定血清中的HCY、hs-CRP水平、血脂水平,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将178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狭窄组103例(轻度狭窄33例、中度狭窄36例、重度狭窄34例)和无颈动脉狭窄组75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46%)、颈动脉狭窄检出率(57.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伴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与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重度狭窄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HCY、hs-CRP水平在预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脑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6例脑干脑炎患者均早期应用激素及更昔洛伟治疗,疗程为1个月。4例同时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死于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例(6.2%),痊愈后无任何后遗症11例(68.8%),遗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4例(25%)。存活病例均随访30个月无复发。结论激素和更昔洛韦有助于改善脑干脑炎的预后,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