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与干预措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BMJ)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Seidman[1]的研究表明,在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hyper-unconjugatedbilirubinemia,高UCB血症)的足月健康儿中,约03...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引起室壁运动异常、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活动和心肌代谢异常,并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等冠脉事件的发生[1]。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中SMI多见[2],而合并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常见[3]。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是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的一个早期信号,也是最为常用的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的方法[4],心率变异性减低的糖尿病患者发生SMI风险性增大[5]。本研究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SMI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迄今不甚清楚。许多研究表明FD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社会层次和慢性应激等有关。本文对个体因素与血压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母乳对肠道菌群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关系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母乳对婴儿肠道微生态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影响,随机选择出生后(26±2)天仍有明显黄疸的母乳喂养儿、健康无黄疽母乳喂养儿及配方乳喂养儿各15例,留取出生后第28天24小时粪便,检测肠道菌群及粪胆原含量。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梭菌的建立较配方乳喂养儿明显延迟(P<0.05),粪中粪胆原含量配方乳喂养儿明显高于母乳喂养黄疸儿(P<0.005)。提示转化胆红素成粪胆原的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可能是LBMJ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BMJ)是在生理性黄疸基础上未结合胆红素的异常升高,根据发生发展的时限,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一般认为,前者与喂养方式有关,后者与母乳对胆红素肠肝循环的影响有关。母乳性黄疸的控制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何时干预,采用何种方法干预,不仅仅要参考血清胆红素水平,更受结合黄疸发生的时间及患儿本身的状态等。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值。Seid-man[1]的研究表明,在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UCBs)的足月产健康儿中,约0.36%发展成为严…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态与儿童营养、免疫和益生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儿童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microecology)建立与演替的一般过程,较为详尽地论述了肠道微生态中有益菌,主要有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营养免疫学意义以及益生元(prebiotics)的基本概念。在肠道微生态与儿童营养免疫的关系方面,阐述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与营养素消化吸收的关系,及其合成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形成生物屏障及调节免疫的作用。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活菌制剂(probiotics)与益生元制成合剂可能是其发展方向,并可能作为食物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儿童食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桂哌齐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平均动脉压(MAP)、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指标的变化;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总体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R、MAP、SVR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LVF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桂哌齐特治疗CHF,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液黏度,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不同程度下肢慢性缺血病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该院行PTA治疗的下肢慢性缺血患者68例,按卢瑟福-贝克分级量表分为跛行组(30例)和缺血组(3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以SF-36量表评价生存质量,测量踝肱指数(ABI),统计疼痛缓解率、截肢率及死亡率。结果缺血组下肢完全血运重建率明显低于跛行组(P<0.05)。跛行组的患者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ABI及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跛行组无死亡和截肢患者,缺血组6个月截肢率为10.2%(5条/49条),死亡2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跛行组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SF-36量表中的8个维度均较术前高(P<0.05),但在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间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组在出院前1 d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及活力(VT)等维度较术前高(P<0.05),出院后6个月高于术前的维度只有BP和VT(P<0.05),且维度在出院前1 d至出院后6个月间有下降趋势,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除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外出院前1 d的其他维度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6个月除总体健康(GH)、RE及MH外的维度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TA可改善下肢慢性缺血病变患者血供,缓解症状,减少截肢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尤其对于间歇跛行的患者。但对于严重下肢慢性缺血的患者,PTA完全血运重建率低,即使完全血运重建,也不一定能减低截肢概率,改善生存质量,故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432例,分析比较1年内发生UGH和未发生UGH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UGH发生率为5.3%(23/432),其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UGH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11.5%、9.6%和9.8%,与相应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UGH发生率(12.5%)高于未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使用和术后1年内间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UGH发生率(2.2%)与未使用的患者(1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增加PCI后UGH的发生,术中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一步增加UGH,制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小UGH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