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77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探讨其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8-01-2013-12病区共收治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术区深部感染35例,根据末次随访内固定是否移除分为内固定移除组(13例)和内固定保留组(2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固定移除的影响因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占40%。单因素分析发现迟发型感染、术中异体输血、清创次数≥3次与内固定移除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迟发型感染(OR=17.458,95%CI=1.639~185.919)、清创次数≥3次(OR=53.154,95%CI=2.591~1090.417)是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内固定移除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深部感染的治疗,对于迟发型感染及清创次数达到3次时应考虑移除内固定,以利于有效的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确定是否可以通过尿液中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改变来检测具有放射性膀胱炎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膀胱中的血管损伤。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的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Luminex试验检测其尿液样本中的血管生成生长因子水平,通过HPLC测量尿肌酐水平。结果: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均发生了改变,HGF和PLGF随放疗次数增加而增加,而VEGF则具有递减趋势;在接受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和血尿患者中HGF也增加,而PLGF和VEGF仅在放疗后第1年增加;血尿患者中VEGF升高;最后,有放疗史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肌酸酐水平增加。结论: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放疗后常见的膀胱疾病,尤其是癌症幸存者在盆腔放疗后常有患病的风险。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确定了3种血管生成生长因子的变化与患有放射性膀胱炎的前列腺癌幸存者的膀胱血管损伤相关,如果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可以为治疗放射性膀胱炎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首先建立上颈椎正常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上的颈椎不稳病例,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应用,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屈、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测量并比较上颈椎脱位模型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的活动度(ROM)差异。结果所建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良好。上颈椎不稳模型各个工况下的活动度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相比明显增大,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上颈椎不稳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病例,从而指导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与三级医疗机构儿科护理人员执业环境现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护士执业环境量表,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上海市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及二三级妇幼保健院儿科的1 610名儿科护理人员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执业环境量表各维度得分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有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医护合作、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结论各单位护理理念、制度、流程及领导力较完善,儿科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管理较少、人力、物力不足,医护合作有待更紧密,多学科诊疗建设需加强。管理者需关注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双源CT(DSCT)双能量技术的不断发展,CT的扫描速度、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等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提升.CT日益成为肺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常规扫描常需要进行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导致患者接受过多的辐射剂量.双能量技术通过一次双能量增强扫描即可获得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及增强图像,不仅大大减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更能对肿瘤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本文主要对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和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分析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前实施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2例(97个)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术前给予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分析病灶定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影响并发症因素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83%(21/92),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95.65%(88/92)。所有97个肺结节均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2.4±4.2)min,平均出血量为(20.4±3.8)m L。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可见,结节与胸膜的距离、进针角度、肺部疾病史、进针深度及穿刺时间为导致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穿刺时间、进针深度及肺部疾病史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应用于术前孤立性结节中可有效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率,且此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症状轻,能够在术中一并处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影响急诊分诊预检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包括环境因素,病人及家属因素,护士因素及管理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采取相关的对策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硫辛酸与前列地尔联合方式和单用前列地尔方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基本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在神经反射、整体神经症状以及感觉功能上,两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效果更理想;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治疗组综合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硫辛酸和前列地尔在DPN治疗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液滤白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5月经不同方法制备去白血液成分时,因红细胞溶血引起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造成的血浆报废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滤白后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导致的报废率分别为0.21%和0.39%;放置4℃±2C冰箱过夜的血液取出后,立即过滤后分离制备的冰冻血浆和室温(≤26℃)平衡20~30min后再过滤制备的冰冻血浆,报废率分别为0.86%和0.16%。结论血液采集后及时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和放置4℃±2℃冰箱过夜的血液取出在室温(≤26℃)平衡20~30min后过滤制备的冰冻血浆,可以降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造成的血浆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