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献血者献血后血液中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和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参与献血的健康志愿献血者576例为对象,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采血前、采血后即刻、7 d和14 d)、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量志愿者血液中Hb、RBC、RET和TBIL水平.结果 576例献血者的采血前后的Hb、RET#和RE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水平在采血后即刻下降(P<0.05),采血后7d恢复至采血前水平;RET#和RET%水平于采血后7d上升至最高水平(P<0.05);不同时间点的RBC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L组采血后7 d的RET#和RET%水平明显低于400mL组(P<0.05),两组献血者不同时间点的Hb、RBC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组采血后7 d的Hb水平明显高于再次献血组,RET#和RET%水平明显低于再次献血组(P<0.05),两组献血者不同时间点的RBC和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献血量、献血次数与Hb、RET#和RET%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献血后血液中Hb和RET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Hb、RE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不会影响机体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面活性剂与氟化钠涂料防治根面龋与单独用氟化钠涂料或洗必泰涂料防龋效果的比较.方法测定离体牙釉-牙骨质界下4×4 mm开窗区分别经洗必泰与氟化钠涂料(简称氟泰涂料)、洗必泰涂料、氟化钠涂料等处理,观察进行矿化试验和抗龋试验后牙骨质表面的显微硬度.结果试验前后牙骨质表面硬度相比,氟泰涂料组、氟化钠涂料组均有显著差异,且氟泰组比氟化钠组硬度值显著增加.抗龋试验前后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相比,氟泰组、氟化钠组无显著差异.洗必泰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用氟泰涂料可增强牙骨质表面硬度,与氟化钠组效果相同,但优于氟化钠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表面活性剂加氟化钠涂料防治根面龋是否优于单独用氟化钠涂料或洗必泰涂料。方法 :在离体牙釉 -牙骨质界下开窗 4mm× 4mm ,分别经洗必泰加氟化钠涂料 (简称氟泰涂料 )、洗必泰涂料、氟化钠涂料等处理后进行矿化实验和抗龋实验 ,然后测定各组牙骨质表面的显微硬度。结果 :3组矿化实验前、后牙骨质表面硬度相比 ,氟泰涂料组和氟化钠涂料组较洗必泰组均有显著差异 ,且氟泰组比氟化钠组硬度值显著增加。抗龋实验前、后牙骨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相比 ,氟泰组、氟化钠组无显著差异 ,洗必泰组、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用氟泰涂料改善牙骨质表面硬度与氟化钠组具相同效果 ,且优于氟化钠组。  相似文献   
4.
偏侧咀嚼对下颌骨骨密度及面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丢失减少、骨折危险性增加、骨骼显微结构发生破坏的常见疾病.口腔部位骨质的丢失包括牙周骨吸收、颌骨骨密度减低、剩余牙槽嵴吸收等.本文采用最灵敏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双侧下颌角的骨矿物密度以观察偏侧咀嚼与颌骨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探讨偏侧咀嚼是否导致对侧下颌骨骨密度的降低.由于颌骨骨密度降低可能加重牙周骨吸收;重度剩余牙槽嵴吸收往往也伴随颌骨骨密度降低,颌骨骨密度减低可能使颌骨结构减弱,易发生骨折,甚至可能影响种植体的周围骨质.因此,本研究对今后防治口腔部位的骨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血虚风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养血润肤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2组均外用玉泽屏障修护身体乳。观察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瘙痒缓解程度、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和5-D瘙痒量表评估患者瘙痒缓解程度,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2.33%,对照组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CT在诊断右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4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超声与CT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和CT诊断下腔静脉癌栓的准确性相同,彩色多普勒对判断梗阻程度及癌栓上界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健康人群体表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四季温度变化规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FLIR-SC660采集2年内健康人群的红外热图,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1)人体正面与背面体表温度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与可重复性;2)人的体表温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体温变化具有四时节律性;3)人体温度变化与四季温度变化规律呈现相关性。结论:健康人的体表温度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还随着四季温度变化而呈现出相同的变化,为传统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17—2021年新发现和复现钉螺面积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钉螺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史钉螺调查资料,收集2017—2021年安徽省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数据信息,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和分析钉螺新发现和复现环境形成的原因。结果 2017—2021年,全省累计新发现钉螺面积840.41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新发现钉螺559.14 hm2(占66.53%),山丘型地区为281.27 hm2(占33.47%);复现钉螺1 176.87 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复现钉螺669.39 hm2(占56.88%),山丘型地区为507.48 hm2(占43.12%)。池州、安庆、芜湖3个市新发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9.35%,复现有螺面积之和占全省88.82%。钉螺新发现和复现面积最多为2021年,分别为611.52 hm2和976.84 hm2。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主要分布传播阻断地区,分别占65.54%和84.30%;新发现和复现钉螺环境类型均以滩地为主,分别占65.54%和52.12%。钉螺复现环境中,复现时间间距最长为50年以上。洪涝灾害、钉螺随水系漂移扩散等自然因素是造成新发现钉螺环境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总新发现钉螺面积71.44%和21.75%,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水利设施建设、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可导致局部环境新发现钉螺。洪涝灾害是造成钉螺复现的主要原因,占总复现钉螺面积72.29%,历史残留钉螺、工程建设有螺环境取土、耕地抛荒、苗木移栽、生态保护区禁止灭螺、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也是造成钉螺复现的原因。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复现和新发现的重要因素,工程建设及苗木移栽等人为因素也易引起钉螺复现和新发现。为及时发现并处置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防止钉螺扩散蔓延,应加强洪涝灾害后钉螺分布调查和历史有螺环境的常规监测,做好工程建设、苗木移栽等有螺土的处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4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有口唇、颊黏膜等部位黑色素沉着斑,并有多发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为主。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肠息肉切除术,1例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结论: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易合并息肉相关并发症,且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应密切随访,手术和内镜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药物、心理干预后儿童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9~12岁慢性咳嗽儿童100例,给予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并随访,采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以100例9~12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随着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时间延长,慢性咳嗽儿童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呈现上升趋势(χ2=113.38,P0.001)。治疗前,慢性咳嗽儿童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总体满意度的得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其家庭生活、同伴交往、自我认识、抑郁体验、焦虑体验、躯体体验、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总体满意度的得分均高于治疗前,甚至躯体体验和情感成分的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咳嗽儿童生活质量下降,药物及心理干预可改善慢性咳嗽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