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RAPA)通过调控含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对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诱导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FLS并分为3组:对照组、TNF-α组、RAP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法和透射电镜(TEM)检测FLS细胞自噬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caspase-1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LC3-I、Beclin-1、P62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FLS细胞明显增殖(P<0.05),并激活NLRP3炎症小体(P<0.01)。与TNF-α组比较,RAPA组FLS增殖明显抑制(P<0.05),LC3-II和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P62、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RAPA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FL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SNHG1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SNHG11和miR-154的表达水平。转染SNHG11的小干扰RNA(si-SNHG11)和miR-154模拟物(mimics)至结直肠癌SW1116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NHG11和miR-154水平,验证转染效率,四甲基噻唑蓝染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1、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E-钙粘附素(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NHG11与miR-154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互补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SNHG11与miR-154调控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SNHG1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5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SNHG11表达或过表达miR-154,可降低SW1116细胞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Cyclin D1、Bcl-2和MMP-2蛋白表达水平(P<0.05),提高SW1116细胞凋亡率及P21、Bax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SNHG11在结直肠癌SW1116细胞中靶向负调控miR-154表达,抑制miR-154表达可逆转SNHG11对结直肠癌SW1116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抑制SNHG11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上调miR-15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4.
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大蒜素是大蒜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总称,为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物复合体。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成年发病,患者多在首次出现症状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并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大蒜素中的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提示其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方面有利用的可能。此篇综述就大蒜素中的活性成分在ALS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改变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经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贫血的51例患者的脑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35例,年龄21~60(41.13±9.78)岁。根据WHO和相关文献中的贫血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贫血(90 g/L~正常下限)、中度贫血(60~90 g/L)、重度贫血(30~60 g/L)3组。将56名同期行全身PET/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名、女性27名,年龄19~58(41.96±9.27)岁。采用统计参数图(SPM)8软件对贫血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PET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将贫血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间的脑PET图像进行体素对体素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各自组间的脑葡萄糖代谢差异分布图,同时利用xjView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进行立体定位分析及体素值定量分析,得出各异常区域的t值。 结果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贫血患者脑PET图像表现为区域性大脑静息葡萄糖代谢减低,累及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上、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未见明显代谢增高脑区,总体素数为3705个(t=5.01~5.85,均P<0.05)。与轻度贫血患者比较,中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832个(t=5.22~5.86,均P<0.05);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下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834个(t=5.42~6.05, 均P<0.05)。与中度贫血患者比较,重度贫血患者脑代谢减低区见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下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叶下回和右侧顶下小叶,总体素数为1598个(t=5.72~6.48,均P<0.05)。 结论 贫血患者大脑静息状态下葡萄糖代谢改变以区域性葡萄糖代谢减低为主,代谢减低区多涉及情感、认知等相关的脑区,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脑代谢减低区的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7.
8.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史纪教授临证从"肺与大肠相表里"和"提壶揭盖"理论出发,认为治疗便秘虽多责之大肠传导失司,但与肺脏甚为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大肠传导失常;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郁闭,宣肃失常,水液代谢失常,津液不得疏布,以致大肠气机不畅,津液干涸,形成便秘。因此临床采用从肺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信息处理速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4例正常对照者信息处理速度,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病例组临床症状。结果 病例组在信息处理速度总分及连线、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性三个分测验成绩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首发年龄、家族史、病程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信息处理速度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信息处理速度有明显的损害,可能受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性别、病程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跃萍  孙喆  刘静  袁菲阳  孙萌萌  苏宏  宋涛 《武警医学》2019,30(10):829-833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物质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05至2018-09无微血管病变的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 例)与观察组(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缬沙坦)+降糖(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片)+改善循环(银杏叶提取物)等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60 d后测定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血糖(2hPBG)、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管舒缩张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及其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硝酸甘油所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氧化相关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类物质(ROS)活性、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并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有43例完成试验。治疗后两组FBG、PB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ET-1、VEGF、ROS、MDA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FMD、NMD、SOD、GSH-Px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Es),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皮疹、干咳等,且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早期未发生微血管病变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在降糖、降压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能很好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