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佳  娄必丹 《河南中医》2020,40(2):183-186
肺与膀胱相通,上为荣养周身以御邪,下以气化排浊调津液,从肺与膀胱关系可以看出,太阳之气与肺气共同卫外,以顾护肌表皮毛,故临床针刺治疗太阳体证时可考虑从肺经穴入手。临床取肺经穴位调治膀胱及其经脉病时,应辨别虚实,采取对应的补泻手法,考虑大部分肺经穴提插、捻转补泻手法不便施展,笔者认为可根据辨证采用更为合适的迎随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即观其脉证,补泻择之。其实不仅肺经穴可治膀胱病,膀胱经穴亦可治肺病,由于肺与膀胱两者经气互通,其中一条经上的穴位可治疗另一条相通经的循行部位或主治方向的疾病。虽然脏腑别通理论在针灸学上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但因表里经脏腑相互属络关系,更多被提及、应用的是"肺与大肠相关"。容易忽视"肺膀胱别通"在"卫气供给""津液代谢"上的关联。故在临床针刺治疗膀胱病时,可从有别于常规、传统的选经取穴上论治,亦可基于"肺与膀胱相关"以膀胱经穴治肺病,或以两经同取的方式指导针刺治疗相关病证。  相似文献   
2.
3.
"对应穴"的理论基础源自针灸刺法中的巨刺、缪刺、远道刺,是在病变部位远端、与之相对应的部位取穴,以协调阴阳、通经活络。针刺对应穴通过机体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局部恶性刺激的切断,使疼痛迅速消除。临床多用于治疗疼痛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针灸理论的形成。关于经络的记载,尤以《灵枢》为最详。其中《灵枢·邪客篇》第七十一主要讨论了外邪侵入人体可使脏腑气血紊乱,发生各种疾病的病机,故以“邪客”名篇。其所论述的学术思想对针灸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邪气入侵使阴阳失调致失眠的病机、天人相应观、十二经脉循行的曲折离合、心包为心主、针刺宜忌以及肢节与内脏相关等方面对其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的疾病,在恢复期出现痉挛性瘫痪是其后遗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若失治误治,则会造成永久性瘫痪。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近年来,不少医者采用经筋理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很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经筋的实质1. 1经筋的分布规律经筋的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大体相同,遍布周身,分为手足三阴、三阳经筋,共十二经筋。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及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差值及临床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治疗组)25例,针刺膝关节局部25例(对照组),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均有减轻,膝关节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上下肢同名经交叉对应穴可作为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0d后评定比较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两组患者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且见效快。结论张力平衡针法结合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伏九"穴位敷贴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伏九"组41例、三伏组44例和三九组40例,"伏九"组在三伏、三九进行穴位敷贴,三伏组在三伏进行穴位敷贴,三九组在三九进行穴位敷贴。结果:"伏九"组总有效率为97.5%,三伏组为84.09%,三九组为72.50%;"伏九"穴位敷贴优于单独三伏和三九穴位敷贴,三伏穴位敷贴疗效优于三九穴位敷贴(P<0.05);且皮肤出现发泡的患者疗效优于皮肤未发泡的患者(P<0.05)。结论:"伏九"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作为一种应激反应会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异常兴奋从而导致皮质醇(Cort)含量异常升高,高Cort会加速负反馈调节中枢海马的凋亡诱发中风后抑郁(PSD)。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进行了针灸调控HPA轴治疗PSD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而鲜有人探讨其选穴的理论依据。既往常采取心脑同调治疗PSD,故本文以“心脑共主神明”为理论基础,探讨针灸调控HPA轴治疗PSD的理论基础及选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