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考察任务切换和冲突控制的交互作用,探索执行功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的动态变化。方法:25例健康大学生(男12例,女13例)完成轮替切换的字母和颜色Flanker任务,两种任务均包含协调和矛盾两个水平。轮替切换为任务切换范式,存在重复和切换试次;Flanker任务存在协调、矛盾试次。分别记录和分析不同试次条件下的反应时、正确率和19通道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反应时的切换与冲突因素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24)=11.98,P0.05)]。事件相关电位分析显示切换和冲突条件均增强前额区P2(200~260 ms)并削弱额顶中央区P3b(380~440 ms),且后者尚增强额中央区N2(260~320 ms);ERP时空模式结果提示交互效应涉及左顶区(320~400 ms)和右额区(420~460ms)。结论:大学生在执行任务转换和冲突控制时会动态竞争执行功能可能相关领域通用性脑区,在N2阶段共享左顶区刺激-反应映射存储系统,而在P3b阶段共享右额抑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面孔表情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中老年人面孔加工表情效应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时空模式特点,探索面孔加工的脑机制以及脑卒中后抑郁对情绪ERP的临床评估。方法 25名受试者从事简笔画面孔表情识别任务。实验采用单因素(3种表情:正性、中性、负性)重复测量析因设计和双侧配对t检验进行逐对比较(Bonferroni校正),利用统计参数映像呈现结果。结果 显著的表情效应分别于3个时段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后顶区和双枕区(280~340ms),左额区(400—420ms)和右额区(480~500ms)。正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4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额顶颞区和左前额区(60~80ms),右枕区(120~140ms),左枕区(280~320ms)和左额顶区(400~440ms)。负性与中性表情的差异分别于5个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头皮区域:右枕区(120~140ms),中央额顶区(220~240ms),中央顶区(280-300ms),左顶和右额颞区(320~340ms)和额顶枕颞区(480~500ms)。结论 面孔表情加工是涉及广泛脑区的动态演化过程,不同情绪的脑加工通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汉语成语作为N400刺激物,探讨神经衰弱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点位N400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心理门诊和住院的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并选取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汉语成语作为N400刺激物,观察受试者的N400的测量。结果 MMSE评分B组、A组、C组呈上升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HAMD-17总分B组、A组、C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也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N400潜伏期B组、A组、C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两两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N400波幅C组、A组、B组呈逐渐下降趋势,且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抑郁症患者组的N400潜伏期延长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21,P=0.026)。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神经衰弱与抑郁症患者的思维减慢,对汉语成语的理解、抽象概括能力降低,且抑郁症患者表现得更为突出;抑郁症患者Cz脑区的N400潜伏期与HAMD-17评分是呈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5.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骨折患者术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静脉血栓的价值及测定D-二聚体的意义,探讨D-二聚体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因创伤致多发骨折、股骨骨折、胫骨或胫腓骨折当天入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000例患者,其中男568例,女432例;年龄20~90岁[(54.8±21.50)岁].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清D-二聚体,拟行骨折复位术前1 d(骨折患肢消肿后,约骨折后4~10 d),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000例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4例(6.4%)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髂-股静脉血栓26例,胭-胫静脉血栓10例,肠腓肌、比目鱼肌血栓28例.骨折后2 d,1000例患者中有736例(73.6%)D-二聚体>正常值(324μg/L),伤后4~10 d其中56例(7.6%)发生血栓;骨折后2 d,264例(26.4%)D-二聚体≤324μg/L,伤后4~10 d其中8例(3.0%)患者发生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650μg/L的患者(P<0.01).结论 创伤骨折术前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降低麻醉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引发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D-二聚体增高,可能引发血栓,但D-二聚体正常后也有发生血栓可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的适应原样药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曙  周萍 《中草药》1990,21(7):25-27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面孔认知中性别信息加工的电活动过程.方法 2005年3月选择南方医科大学本科大学生40人作为受试者,均右利手,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患以及精神病家庭史,自愿参加实验.选取对所有受试者均为陌生的360张真人面孔(男女各半)照片用作刺激,随机顺序依次呈现,每张照片呈现1次.刺激持续时间800ms,间隔1200ms.实验任务要求受试者对所呈现的面孔照片的性别作出按键反应(一半受试者对男性面孔按左键,女性面孔按右键,另一半相反).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通用型19导事件相关电位系统进行脑电记录以及数据处理.记录电极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系统安装.连接的双侧耳垂为参考,接地电极置于前额正中.滤波通频带为[0.1,30]Hz,数字化采样率为1000 Hz,头皮与电极之间的阻抗<5 kΩ;记录分析时间为刺激前100ms至刺激后800ms.排除眼动和肌电等伪差.每名受试者同性别面孔刺激每60次为一个叠加单位(除去质量较差的脑电片段.实际叠加45~50次).每名受试者采集6个波形片段数据(男女刺激面孔各3个1,共取得34x6个波形片段.采用本实验室开发的软件将其绘制成刺激后不同时间点的t值统计参数映像.结果 (1)刺激后40~100 ms双侧额前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趋势但未达到P<0.05;(2)刺激后140-160 ms双侧枕后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刺激后200-260 ms双侧额前及枕后大部分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刺激后280~300ms顶中央较大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刺激360ms以后多个区域在不同的时段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或趋势.结论大脑以一种网络方式活动.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脑区域参与了对面孔性别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注意对位置、客体特征及两者绑定的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 记录16名受试者从事延迟匹配样本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应用单因素三水平(任务:单纯位置,单纯颜色,两者绑定)重复测量析因设计.结果 工作记忆容量的任务效应显著[F(1.95,29.23)=52.72,P =0.00],从大到小顺序为:位置(3.258±0.610)个、绑定(2.300±0.735)个和颜色(1.298±0.520)个.ERP的F值参数映像显示任务效应出现在两个时段:固化期(400~550 ms,额中央顶区)和维持期(700~1100 ms,双腹外侧额-顶区);后者进一步的t值参数映像提示颜色激活双腹外侧额区,位置激活后顶区,绑定激活两者.结论 空间注意分别在工作记忆的固化期通过选择编码、在维持期通过空间复述易化了客体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反应控制障碍。方法:运用停止信号任务,比较21例OCD患者与23例年龄匹配健康者的停止信号反应时(Stop signal reaction time,SSRT)和非停止信号反应时(No-signal reactiontime,NSRT)等。结果:患者的SSRT和NSRT[(376.20±71.92)ms;(804.33±107.82)ms]均分别较健康对照[(304.13±76.73)ms;(714.98±97.01)ms]显著延长:t=3.206,P=0.003;t=2.894,P=0.006。运用协方差分析去除NSRT影响,两组间SSRT差异仍显著:F=22.518,P=0.000。分别对两组SSRT与停止信号任务的其余指标以及Y-BOCS分数进行了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论:OCD病人反应抑制和反应执行能力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人参皂甙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筛选自由基清除剂常用黄嘌呤氧化酶氧化黄嘌呤产生O_2~-·,但此体系中黄嘌呤氧化酶易被药物抑制,致使结果分不清是由于药物清除O_2·~-的作用还是药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