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神经干细胞活力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后超离出外泌体并予以鉴定。取原代培养的第2~6代神经干细胞,分别以0、20、40、60 μg/mL外泌体的条件培养基处理,CCK-8法筛选出培养神经干细胞的最佳外泌体质量浓度(40 μg/mL)。实验分为实验组(40 μg/mL外泌体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和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PBS处理的神经干细胞),干预72 h后,EdU试剂盒标记阳性干细胞数。利用Transwell模型,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分别统计出Transwell下室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核个数。  结果  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的鉴定:通过电镜、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外泌体浓度粒径等技术鉴定细胞上清超离出的外泌体;②CCK8实验检测:随着外泌体质量浓度的增加,促进原代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逐渐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40 μg/mL、60 μg/mL外泌体组对神经干细胞均有显著增殖作用,但此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以选择40 μg/mL为最佳干预质量浓度;③EdU检测:实验组EdU标记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④Transwell模型中,实验组处理的神经干细胞从Transwell膜上层迁移到下层的细胞个数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生存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s, BMSCs)外泌体正常状态下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提取大鼠BMSCs并进行鉴定,将其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通过Transwell小室共培养24 h(BMSCs共培养组);提取BMSCs外泌体进行鉴定,荧光显微镜下定性观察细胞吞噬外泌体的行为,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选定最佳BMSCs外泌体工作浓度,将其与bEnd.3细胞共培养24 h(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另设bEnd.3细胞单独培养组。培养24 h后通过EDU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以上3组bEnd.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结果  第3代BMSCs表面CD90、CD29为阳性,CD45显示为阴性,可成骨、成脂,表明所提取的BMSCs纯度较高。透射电镜下BMSCs外泌体形态为类圆形,直径在100 nm左右;NTA分析发现BMSCs外泌体的直径分布范围为50~600 nm,其中粒径峰值为150 nm;免疫荧光显示内皮细胞能够吞噬BMSCs外泌体;CCK8显示20 μg/mL外泌体加入对细胞增殖影响达到最佳。EDU检测显示,相较于对照组,BMSCs共培养组、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均可促进bEnd.3细胞的增殖(P<0.05),且促进增殖的能力相当(P>0.05)。细胞划痕实验示,BMSCs外泌体共培养组细胞的迁移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BMSCs共培养组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BMSCs外泌体可代替BMSCs,有效促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为卒中后的血管新生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补肾、健脾、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学指标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理念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为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病理上表现以光镜下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1],约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穿刺病例24.7%~30.3%[2]。根据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两种类型。现将中医治疗系膜增生  相似文献   
5.
气阴两虚证是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论文综述了近十年有关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类型、生化指标与气阴两虚证相关性的中医临床研究,包括病因病机、与气阴两虚证关系密切的三种病理类型(Ig 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生化指标(蛋白尿、血尿、低蛋白血症等),以及治法方药。本病病机为感受外邪或久病不愈,而出现的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症状;中医治则以益气养阴为法,方药以经方、验方为主。将中医的宏观辨证和西医的微观分析结合起来,为临床上达到异病同证同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