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较为常见,处理不当可使脑水肿加重,引起一系列其他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老年患者囚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如出现低钠血症处理更为棘手.本文对我院近7年收治的2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多节段开窗法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附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8例老年性(〉70岁)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老年患者脊柱的结构特征,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病特征,多节段开窗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在不伴有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条件下,采用受累节段多间隙开窗减压,小关节内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潜行减压。若伴有突出间盘组织则同时行突出间盘摘除,以利神经根松解。结果58例经过平均2年以上的随访,按照Otani评定标准评定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老年性(〉70岁)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史长,退行性变严重且广泛,患者常合并多种合并症,故术前应仔细神经功能检查,对影像学资料要充分阅读;手术治疗的目的为解除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受累节段多间隙开窗减压手术既有可以达到充分减压、将手术创伤降低到最小、手术费用低廉的优点,又可以防止出现术后医源性腰椎失稳,同时避免腰椎全椎板切除后为了防止出现腰椎失稳而不得不行脊柱内固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及病理变化和局部解剖特性 ,骨折固定困难 ,保守治疗时间长 ,不愈合率高 ,而手术治疗操作复杂 ,老年人身体状态差 ,心、肺、泌尿系统并发症多等问题。本院从 1995年起对骨折移位大及断端不稳的病人在X光透视下 ,经皮闭式三针内固定 85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5例病人 ,男 5 3例 ,女 32例 ,年龄 5 3~74岁。受伤原因为意外摔伤。骨折类型 :头下型 2 8例 ,颈中型43例 ,基底型 14例 ,受伤时间 :1天~ 2周。1 2 术前准备及手术时机 :移位骨折行股骨髁上牵引 1周 ,无移位…  相似文献   
4.
急诊室里:忙了一上午的周医生刚要脱去白大褂时,一个气喘吁吁的男人冲了进来,紧随其后的是他的妻子,怀里抱着一个刚满八个月的宝宝,周医生立即对宝宝进行仔细检查:全身出汗、皮肤灼热、呼吸短浅……。“怎么会这样?宝宝吃过什么东西没有?”夫妇俩努力地回忆:“宝宝这两天有点感冒,而且还咳得厉害,于是我俩今早去药店买了瓶小儿止咳糖浆,给宝宝喂了几大勺。  相似文献   
5.
谭建强  陈宁  洪文学  刘平  周家强  邵兆军  刘强  何伟 《天津医药》2012,40(5):474-476,53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择期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应用红外热像技术采集蛛网膜下腔麻醉前、后红外热像图、定性、定量进行分析,分析热图温度平面变化、并同针刺法测定的痛觉阻滞平面法进行比较。结果:红外热像仪测量的最高温度平面高于针刺法测定的痛觉阻滞平面,痛觉阻滞平面固定后为T9-S1,红外热像仪测量最高温度平面为T12-L5,二者相差2个脊神经节段;蛛网膜下腔神经被阻滞后红外热像图色码温区发生了变化,尤其是L5-S1所支配的神经平面色码温区变化显著。结论:可以间接通过用红外热像技术测量痛觉阻滞平面、红外热像技术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的测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也逐渐增多.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受伤后易发生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同时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存在固定不牢固、髋内翻畸形及因卧床恢复时间长致使并发症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均在CT引导下行微创碎吸术,术后给予综合西医处理措施,并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天。术后0、7、14、21天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0、7、14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标(GCS)评分,并采用MRI检查中线结构移位情况。结果:经Ridit分析,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21天,2组NIHS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研究组术后7、14、21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天,2组GC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1),研究组同期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天,2组中线结构移位逐渐缩小(P<0.01),研究组同期缩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能进一步改善HICH微创术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觉醒,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B超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应用价值,我们回顾性分析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B超实时扫描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48例。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7~63岁,平均36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多点灼烧法和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法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多点灼烧法和伸肌总腱起点剥离法治疗的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16例(129臂)患者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简易程度、术中副损伤、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等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多点灼烧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快、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T检查提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7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脑内血肿21例,脑室出血9例,混合性出血18例)。患者进一步行CTA检查。其中47例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后,行急症脑室外引流术11例,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动脉瘤栓塞术8例,动脉瘤夹闭术9例,保守治疗35例。结果CTA检查提示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AVM)16例,烟雾病3例,CTA检查阴性24例。DSA检查提示动脉瘤23例,AVM8例,烟雾病5例,脑膜动静脉瘘2例,DSA阴性9例(其中1例CTA检查为动脉瘤)。本组患者共死亡3例,重残6例。结论CTA对于自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对于是否采取急症手术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更有价值。对于动脉瘤的诊断有帮助,但决定治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