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吴洋  宋燕妮 《现代肿瘤医学》2020,(18):3255-3259
乳腺癌是一类具有异质性的肿瘤,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都不相同。尽管目前仍在努力为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但其术后是否需要化疗仍然是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以往治疗主要依赖于经典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定量的诊断方法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虽然化疗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并提高生存率,但它带来的不良反应事件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低复发风险(recurrence risk,RS)有可能超过化疗益处。21基因检测不仅可以预测这类早期乳腺癌化疗疗效及评估预后,还可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用药,为患者增添信心。本文就乳腺癌21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医疗联合体是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重要部分,但在实践过程中医联体作用并未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查阅文献,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转译"作为逻辑分析工具。通过"转译"分析区域医联体网络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参与者间的利益矛盾。研究认为,医联体涉及众多异质行动者,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通过分析网络内各行动者的作用、利益和障碍,总结出政府的持续关注、上下级医院的协同合作以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是构建医联体并发挥作用的关键。本研究也会对政府在医联体中的正确定位,制定与优化相关医联体、分级诊疗机制和医保等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骨科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90骨科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所采取管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45例。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对比循证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组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以及沟通能力等评分均高与对照组,循证组的护理满意度40例(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40例(88.89%),P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唾液流率和pH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对涎腺功能造成放射性损害,为尽量减少和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对2002年收治的3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38例均为首次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平均年龄41.4岁,分别在放疗前、后检测混合唾液流率和pH值。结果:放疗后多数患者出现口干,唾液流率显著减少,pH值稍微上升。结论:放射治疗使涎腺功能受到极大破坏,唾液的质和量有很大变化;精确设计放射野,改进放疗技术可以预防和减少放射性涎腺损伤。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后血管危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血管危象是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1] 。我科于 1978年用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全下唇缺损获得成功后 ,开始了用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工作 ,1980年 1月首先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缺损[2 ]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完成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手术 118例 ,失败 4例 ,失败病例主要为血管危象所致[3] 。作者自 1991年来完成 5 9例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手术 ,有 7例出现血管危象 ,占 11.86 % ,其中 2例皮瓣坏死 ,5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探查后皮瓣全部成活 ,手术成功率达 96 .6 1%。现将血…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例11侧颈动脉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术前9例做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3例行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TBO);10例10侧行颈动脉压迫训练(Matas试验)。术中9例9侧先在局麻下阻断颈总动脉30min,边手术边观察患者反应,再改为全麻下手术;单纯瘤体剥除5侧,行瘤体合并颈动脉分权切除的6侧中,颈动脉修补1例、颈动脉重建2例、结扎颈总和颈内动脉3例。结果:随访1~20a,无复发和死亡病例。1例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右侧术后当天出现左侧偏瘫,1a内恢复;左侧肿瘤术后,患者血压、心率波动过大,给予可乐定等药物治疗.2周后趋于稳定。其余病例术后经过平稳。结论:术前对大脑侧支循环进行综合评估,合理运用Matas试验,尽量选择单纯瘤体剥除,颈动脉缺损时尽可能即刻行修补或重建,术后采取针对防治脑梗死的措施等.是围术期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臂游离皮瓣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11O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 110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 110例 (硬软腭缺损修复再造 3例 ) ,其中 1例为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10 5例全部存活 (尿毒症伴舌癌患者 1例 ) ,1例大部份存活 ,成功率 96.4% ,失败 4例。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 ,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 ,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优良皮瓣 ,也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身抗体和血清IgG4对IgG4相关性胆管炎(IgG4associated cholangitis,IgG4-S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选取42例IgG4-SC患者、168例疾病对照组患者及43例健康对照,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4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antibody,ANCA)、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IgG4-SC组ANA阳性率最高为40.48%,SMA最低为0,除ANA阳性率外,其余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IgG4升高与PSC、AIH、PBC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ROC AUC=0.9640.7(P0.01)。由此得出,自身抗体和血清IgG4的高表达,对于提高IgG4-SC诊断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流汇聚法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的价值。方法对63例二尖瓣偏心反流患者分别用连续方程法及血流汇聚法(PISA)测量二尖瓣反流程度,以连续方程法结果为标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血流汇聚法与连续方程法的结果之间有明显相关性(r=0.838,P<0.05),并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结论血流汇聚法能较为准确地定量评价二尖瓣偏心反流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与单纯切割伤愈合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动态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 GM-CSF对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干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 GM-CSF 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愈合的影响。方法:56 只雌性昆明种小鼠(20-22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n=28),实验组小鼠在 6 Gy 60 Co γ 全身一次性均匀辐照后,即刻于背部皮肤制作全层缺损伤口,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伤口制备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但小鼠不作辐照处理。伤后 1、3、5、7d 分别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各 7 只小鼠),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口愈合过程中GM-CS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后,将 40 只同品系、同质量小鼠随机分为两组(n=20),按上述相同方法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小鼠模型,实验组小鼠于伤后 0、1、3、4、5、7、9、11、14d 给予rhGM-CSF(6000ng/ml) 凝胶涂抹创面,对照组小鼠给予空白凝胶涂抹,通过检测创面残余面积与胶原纤维水平,评价 rhGM-CSF 凝胶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的治疗效果。结果:致伤后 1-3d 辐照组GM-CSF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7d 时,对照组 GM-CSF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辐照组GM-CSF水平无明显改变。凝胶涂抹14d内,rhGM-CSF凝胶治疗组中小鼠皮肤伤口残余面积显著低于空白凝胶组(P<0.05);Masson 染色显示:与空白凝胶组相比,rhGM-CSF 凝胶治疗后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中可见显著增生、广泛分布,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结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早期愈合过程中 GM-CS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伤口低,而持续给予 6000ng/ml rhGM-CSF 刺激可明显加快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