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方法 检测52例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在3-DCRT治疗前、结束时、结束第1个月及第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变化;观察RP的发生率和程度,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得出V20、V30值;分析肺功能指标与RP发生率、V20、V30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有49例获得随访,49例患者中剔除2例出现肺内复发或肺转移的患者,共47例纳入最终研究,其中RP18例(38.30%);第3个月,FEV1和DLCO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FVC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FVC、FEV1和DLCO与RP的发生均呈负相关(均P<0.05);另外V20、V30与RP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FEV1和DLCO放疗后显著降低,RP患者FVC、FEV1和DLCO均有一定程度降低,V20、V30值越大,RP越严重,可能作为预测RP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 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 cTn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Tn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Tn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Tn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Tn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Tn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Tn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Tn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勾画颌下腺在鼻咽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对患者放疗后口干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IMRT,实验组采用在勾画颌下腺并限制颌下腺剂量的基础上进行IMRT,比较2组患者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Dmean)、放疗后颌下腺体积、放疗后口干症状分级和唾液分泌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 结果 2组患者患侧Dmean均显著高于健侧(均P<0.05);放疗后对照组患侧颌下腺体积显著低于健侧(P<0.05);实验组健侧和患侧Dmea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颌下腺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后不同时间的口干症状分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放疗后的基础和刺激唾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领域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在鼻咽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中采取勾画颌下腺并行剂量限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颌下腺的受照射剂量,提高患者放疗后唾液分泌量,降低放疗后口干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 RT )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于该院住院的中晚期HCC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IM 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3个月的近期疗效,并随访获取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组缓解率分别为69.2%、80.8%、84.6%,对照组分别为53.8%、65.4%、57.7%,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 RT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HCC可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是中晚期HCC较为可行的新型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同期分别应用清燥救肺汤和氨磷汀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胸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加用注射用氨磷汀,实验组则加用清燥救肺汤,观察2组患者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后1、3月的放射性肺损伤情况及放疗前后一氧化碳(CO)弥散量(DLCO)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3月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3月的肺损伤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放疗后的DLCO与放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放疗结束时DL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3月,对照组DLCO下降幅度25%的比例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在实施放疗期间加用清燥救肺汤,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发生,减少肺组织损伤,改善肺部功能,疗效优于单用氨磷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