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组成因子和准确率。方法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提取内容为作者、出版年份、研究对象、监测项目、主要结局指标和结论。结果共返回文献4313篇,最终纳入37篇,文献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2年至2021年,研究对象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测模型的组成因子包括临床量表、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结论预测模型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远期结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的预测模型大多数只由有限的一项或几项技术手段构成,准确率参差不齐,其中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默认网络、联合多种诱发电位的脑电图分析相关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准确率,但尚未建立统一的适配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观察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该疗法应用于言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意义,为临床脑卒中后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寻求新的康复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临床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言语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对症配乐疗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接受《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ABC 法)评定其语言功能,并采用失语商(AQ值)作为观测指标。结果:治疗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C)汉语失语检查法各亚项(信息量,流利性,复述,词命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是否,听辨认,执行指令)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A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Q值水平都有显著增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和单纯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中医对症配乐结合言语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1])。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表明,约30%—4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构音障碍~([2])。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在治疗本病上的确有显著优势,但对于选穴处方多种多样,缺乏有效的针刺方法和不同针刺疗效间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对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Pusher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姿势镜反馈下的平衡训练;试验组采用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urke倾斜量表(BLS)、Berg平衡量表(BBS)及Biodex平衡仪中的姿势稳定测试(PS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1)倾斜程度:两组B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静态平衡:两组睁、闭眼下PST中总稳定值(OSI)、前后值(API)及左右值(ML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动态平衡:两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基于交互式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可明显提高脑梗死Pusher综合征患者静、动态平衡功能,且效果优于常规姿势镜反馈下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5.
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首次发病后第4—12周的偏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步态训练组)和治疗组(肌内效贴布组)。对照组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58.3±8.9)岁;身高(164.32±8.97)cm。治疗组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60.3±7.9)岁;身高(161.44±11.60)cm。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利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刻乳酸(Lac)和磷酸肌酸/肌酸(PCr/Cr)的波谱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单纯梗死组,每组8只。采用1H质子波谱分析,各组均作磁共振波谱(MRS)的连续观测,观察Lac和PCr/Cr波峰的改变,以积分面积表示峰域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缺血后出现Lac,再灌注后短暂下降继而呈上升趋势;单纯梗死组缺血出现Lac,一段时间维持后再次呈上升趋势。MCAO模型组缺血后PCr/Cr显著下降,再灌注后再次显著下降,低水平维持;单纯梗死组缺血后PCr/Cr显著下降,并在此低水平一直维持。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刻Lac和PCr/Cr的波谱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变化,有无再灌注均不能改变能量缺失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脑的功能网络会随脑发育、病变、衰老等时间过程改变。现有针对个体间脑功能网络变化的差异(或相似)度量大都是用于评估网络的静态特性的,不适用于评估脑功能网络沿时间轴发生的大跨度、大规模的演变而形成的动态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度量脑网络动态相似性的动态网络相似度(DNS)指标。该指标通过结合动态网络的演化和结构特征进行相似度度量。通过四组具有不同演化和结构特征(变化幅度、变化趋势、连接强度分布、连接强度跨度)的模拟动态网络验证了DNS指标的性能。此外,还使用了一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的13名中风患者之间脑功能网络的真实数据对DNS指标进行了检验,并与传统静态网络相似度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DNS指标与模拟动态网络的变化幅度、变化趋势、连接强度分布、连接强度跨度均显著相关。使用DNS指标,可以发现中风患者在tDCS治疗前后运动网络的动态演变具有较强相似性;而利用传统静态网络相似度则不能反映这一动态特性,所得到的患者子组间的相似度结果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较大。实验结果表明,DNS指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动态网络的演化及结构特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这一新指标克服了传统静态网络相似度度量方法缺乏总体评估时序脑功能数据能力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整合不同的患者导向的测量工具的项目来编制ICF特定类目的等距量表结构。方法使用有效的12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样本资料进行心理测量研究。患者完成6个不同的以患者导向的测量工具。将这些测量工具项目的内容与ICF类目进行匹配。对项目反应等级进行Rasch分析用于检查这些测量工具项目是否说明了ICF类目b130:能量和驱力功能,从而构成一个心理测量可靠的等距量表。结果 19个项目与b130能量和驱力功能有关。根据2χ检验和Z值统计,19个项目中的16个项目拟合Rasch模型(项目和个人的ZMean=0.451,ZSD=1.085和ZMean=-0.223,ZSD=1.132)。Person分离指数rβ是0.93。结论可以构建ICF类目等距量表使得单个ICF类目可操作化。每个项目的原始格式在等距量表中保持不变。本研究在ICF的操作和将来的实施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脊髓损伤(SCI)病人的膀胱训练达到功能平衡。方法分未经训练A组,训练B组,通过对38例神经原膀胱的间歇导尿,两组对比。结果B组优于A组。结论表明间歇导尿对神经原膀胱功能平衡或趋向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