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郁证多是由情志改变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的病理变化所产生的病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1])。在历代的论述中,多为肝、心、脾三脏受害,总体来说,离不开气机阻滞,再由气机阻滞引起一系列的气、血、津、液功能失调。笔者有幸随夏老师临证抄方,获益颇丰,观夏老师诊治"郁证",不同于疏肝理气,而重在调气血,常以活血化瘀之法,用血府逐瘀汤之方,灵活加减,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体外染毒对人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穿孔素(perforin,PFP)和颗粒酶B(granzyme B,Gr 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00(对照)、5.00、10.00、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HE染色法鉴定染毒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IL-6、IL-10、PFP和Gr B的水平。结果与不同时间的对照组相比,5.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而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 h比较,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及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24 h组及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6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组及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24 h组及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 h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升高,除1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Gr 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24、48 h后淋巴细胞分泌的IL-6、IL-10、Gr B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砷暴露可诱导IL-6、IL-10、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水平升高,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平衡紊乱,此可能在砷致免疫系统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淑一  叶影 《健康之友》2009,(9):192-193
想面色红润,吃枣!想滋阴养血,吃枣!想补益脾胃,吃枣!想养心安神,还是吃枣!不管是奶奶还是妈妈,都以不容质疑的态度将枣放在我们的盘子里,枣仿佛是霍格沃兹中最神秘的魔咒,掌管着关于漂亮的魔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前后血清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活性的变化以及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血清犬尿氨酸(Kyn)及Kyn:色氨酸(Trp)比值评估早期NSCLC患者SBRT治疗前后IDO的活性。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SBRT治疗的30例早期NSCLC患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SBRT治疗前后血清Kyn、Trp浓度。根据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放疗后与放疗前Kyn浓度比值分为Kyn高水平组和Kyn低水平组。同理,将放疗后Kyn:Trp比值分为放疗后Kyn:Trp高水平组和放疗后Kyn:Trp低水平组。分析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IDO活性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PFS(中位数:未达到vs. 26.8个月,HR=0.31,95% CI=0.11~0.90,P<0.05)。放疗后Kyn:Trp比值较低组可获得较长的OS(中位数:未达到vs. 36.5个月,HR=0.27,95% CI=0.08~0.95,P<0.05)。多因素分析中,吸烟<30包/年、高生物等效剂量(BED)、放疗后Kyn与放疗前Kyn比值较低与较长的PFS相关。放疗后Kyn:Trp较低、高BED与较长的OS相关。结论 SBRT可以改变IDO介导的抗肿瘤免疫活性。IDO是一种潜在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监测早期NSCLC患者SRRT治疗后的免疫状态,对预测患者生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越鞠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肠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越鞠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他各组采用郭氏夹尾法建立FD大鼠模型,通过大鼠体重、进食及饮水量、胃排空率,胃窦黏膜形态评估造模情况。对照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2mL/次,莫沙必利组予0.3mg/200g,越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9g/200g、1.8g/200g、3.6g/200g中药浓缩液连续灌胃7d,1次/d。比较各组大鼠造模、给药前后体重、进食及饮水量改变情况;计算给药后大鼠胃排空率;采用免疫组化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胃窦组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和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进食及饮水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越鞠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窦组织5-HT含量升高、血清VIP水平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莫沙必利组比较,越鞠丸高剂量组胃窦组织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越鞠丸中、高剂量组血清VI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越鞠丸能够增加FD大鼠的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胃窦组织5-HT表达、下调血清VIP水平来影响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7.
奔豚证,又称为贲豚、奔豚气,因患者自感心慌、胸闷,气上冲胸,甚则欲死,犹如豚之奔跑而得名。本病首见于《灵枢》,认为其与“肾经”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专设奔豚气病篇,指出精神因素,如惊、恐是其诱因。现代医学虽无奔豚证的病名,但据其证候表现与神经官能症颇为相似。龙惠珍主任认为,奔豚证虽多与肾经有关,但临证所见患者则多以脾胃虚弱证侯突出,指出本病多由于后天之本虚弱,气血亏虚,阳气内伐,血不养神,导致气机失调,心神不宁,遇事善惊。故治宜健运脾胃,安神定志之法,方选四君子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叶影  王德龙  龙惠珍 《新中医》2017,49(9):184-185
正龙惠珍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门诊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载,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及疑难病的治疗。笔者有幸随龙教授临证抄方,观龙教授诊治反流性食管炎,常以甘酸养阴之法,用沙参麦冬汤灵活加减,疗效显著,现将龙教授经验介绍如下。1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于胃反流性疾病(GRED)之一,系指多种原因导致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胆汁等)  相似文献   
9.
黄彦  叶影  刘晓宁 《医药世界》2009,(9):510-511
目的:确定小儿蛛网膜下腔麻醉罗哌卡因(批号:8070031FP齐鲁制药)的半数有效安全剂量,剂量按脊柱长度(即第1颈椎至骶裂孔的距离)计算。方法:50例,ASAI级,5岁以上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时,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第1例0.13mg/cm,应用序贯法确定下一例小儿的药物剂量,相邻剂量的差值为0.01mg/cm。注药15min后,以手测麻醉平面在L1至T4视为安全有效。结果:所有小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排除病例。结论:小儿蛛网膜下腔麻醉时罗哌卡因的ED50有效剂量为0.135mg/cm,95%的可信区间为0.12~0.15mg/cm。  相似文献   
10.
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潮热汗出、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夜寐多梦等症状,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发病主要责之于肝、肾,故历代多以补肾疏肝为治疗大法,但是龙惠珍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当代社会更年期妇女大多存在气郁湿阻之虞,在治疗上当从调理中焦脾胃之郁入手,故立意解六郁之越鞠丸在治疗更年期症状方面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