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T细胞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肝郁脾虚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及门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评价,采集患者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含量。之后计算每个样本治疗前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41.94%,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4和IL-10的含量升高明显,IL-17和IFN-γ的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值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降低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机制与其能够促使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平衡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简版:目的:基于中医传承平台软件分析1990年1月 2017年1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相关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检索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数据库中,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相关文献55篇,涉及94味中药,药性以寒性为主,其次是温性、平性、凉性;药味以苦味药最多,其次为甘、辛、酸;主要入胃、脾、大肠经;药物频次最多的10味药是黄连、白头翁、木香、黄芩、甘草;药物配伍前五位分别为黄芩~黄连、黄连一白头翁、黄连一木香、秦皮一白头翁、黄连一甘草,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15个,基于熵聚类关联分析得到3个新方。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组方用药规律,初步揭示了湿热内蕴证的治疗原则为清热燥湿,同时辅以理气活血、健脾益气等药物,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并评价,分析痛泻要方对炎性反应因子IL-17、IFN-γ、IL-4、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进行评价。药物干预组分别采用痛泻要方和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剂量分别为20.25g/kg和0.54g/kg,治疗一周后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结肠黏膜IL-4、IL-10、IL-17、INF-γ等指标的表达量。结果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毛发凌乱、喜欢蜷伏角落,挑逗大鼠表现为明显烦躁、易于被激怒、防御姿态明显,大便稀溏等;旷场实验中大鼠运动的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运动的总距离、双侧开放臂进入的次数、双侧开放臂的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的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进食时间较长(P0.05)。ELISA和m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而IL-17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IL-17和IFN-γ降低趋势明显(P0.01),而IL-4升高趋势明显(P0.01),IL-10呈现升高趋势(P0.05)。结论 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而参与对UC的治疗作用,从而发挥对T细胞介导的炎性平衡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发表于1990年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挖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文献资料,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的文献数据,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内置程序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组方配伍规律及潜在的新方组合。【结果】筛选得到文献197篇,涉及药物228味,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胃、肺、肝经。使用药物频次最多的5味药物是白术、甘草、白芍、茯苓和党参,居前5位的药物配伍组合为"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党参,白术""甘草,白芍"和"白术,白芍",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8个,新方4首。【结论】从文献数据挖掘得到的用药规律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疏肝理气药物为主,并常配伍温阳补虚、养血活血类中药。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年来湿邪致病的机理研究。湿邪致病损伤阳气、阻遏气机的特性与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水液代谢机制相关,湿性重浊的机制与血氧分压、脂质代谢、一氧化氮以及炎性因子等水平的变化相关,湿性致病粘滞的特性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T细胞平衡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湿性趋下的机制与机体免疫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体内酶的活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密切相关。临床上湿邪致病往往兼夹痰、热、寒、风等因素,故今后应探讨湿邪夹杂其他因素的致病机制。同时应量化湿邪致病动物模型的检测指标,以更直观地说明湿邪致病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7.
<正>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混合存在。病情呈持续性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