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9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洁  郑怀宇 《广东医学》2022,43(4):511-514
目的 以循证药学为指导,构建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分析其应用效果和意义,促进新型抗癌药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361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020年5月前的186例作为干预前组,2020年5月后的175例作为干预后组。分析以循证药学为指导的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对药品使用不合理率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组抗癌药品应用不合理率为9.14%(16/175),低于干预前组的抗癌药品应用不合理率20.97%(39/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抗癌药品应用合理率为90.86%(159/175),高于干预前组的抗癌药品应用合理率79.03%(147/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不合理用药中以适应证不合理为主,占比30.91%(17/55);干预后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1.43%(160/175),高于干预前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71.51%(133/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循证药学理论建立新型抗癌药品评价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型抗癌药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观察MR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可行性,并对有无磁场环境下剂量学差异进行分析。方法 前瞻性的入组3例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MR引导加速器放疗。治疗计划分别应用有磁场模型和无磁场模型进行优化和剂量计算,同时在常规加速器进行患者备用计划的制备。比较有无磁场模型剂量的分布差异。同时对靶区覆盖度、计划通过率、治疗时间进行描述,并比较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和有磁场模型下执行计划的复杂度等差异。结果 3例患者分次治疗时间为(36.67±6.11) min,在线自适应计划平均时间为(14.4±1.7) min,患者基本耐受。治疗前计划的γ通过率(3%/3mm)平均为98.9%,疗中在线计划γ通过率(3%/3mm)为98.5%,靶区覆盖度达99.1%,满足临床需求。有磁场情况下肺部低剂量区剂量略低于无磁场情况,但肋骨和皮肤剂量因磁场存在略高于无磁场计划。在线自适应计划的机器跳数略高于参考计划,常规加速器备用计划机器跳数在相同靶区覆盖度情况下明显低于MR加速器计划。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均为部分缓解。结论 在考虑磁场影响情况下可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治疗计划,证明MR加速器引导的肺癌SBRT放疗具有可行性,但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流程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袁冰  方媛媛  马明  赵祥虎  卢洁  郑增宾  孙武东  林萍  穆烁  林强 《重庆医学》2021,50(18):3110-3113,3119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在女性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60例轻中度盆底器官脱垂妇女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等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盆底肌肌力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肌电值、腹横肌平均厚度和盆底肌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减轻盆底器官脱垂、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多序列参数联合评价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对心肌损伤的影响进行评估,为预后诊治提供影像支撑。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7例STEMI患者以Rentrop分级标准分为侧枝循环不良组(Rentrop:0~1级)和侧枝循环良好组(Rentrop:2~3级),比较两组患者水肿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水肿心肌比、梗死水肿心肌差以及可挽救心肌等磁共振定量参数。结果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不良组患者23例,良好组14例;不良组水肿心肌略大(31.0±8.4%LV vs.28.7±7.9%LV,P=0.42);不良组梗死心肌显著高于良好组(6.7±3.2%LV vs.3.9±1.7%LV,P<0.05);梗死水肿心肌比(21.7±9.8%vs.13.8±5.8%)和可挽救心肌(78.3±9.8%vs.86.2±5.8%),不良组均显著低于良好组(P<0.05)。结论CMR可定量评估STEMI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对PCI再灌注后心肌损伤的影响,良好的侧枝循环使得心肌可挽救部分比例升高,为预后诊治提供影像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19岁。因"面部麻木,四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1年余"入院。入院1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发热,后逐渐出现双侧面部及双足底麻木、后颈部及腰部不适、双手指尖麻木,约4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当地医院脑脊液常规显示蛋白-细胞分离:白细胞(-),蛋白152 mg/dl(正常值15~45mg/dl);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不除外。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甲强龙口服治疗,患者面部及双手指尖麻木好转,但仍感双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癌患者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7例需进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的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观察组(n=34),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瓣完全存活,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静脉危象,经微循环灌注及再次进行血管吻合术后皮瓣存活;观察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的口腔癌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提升护理后生活质量,临床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康复治疗,治疗组行肌肉运动点温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膝部、髋部屈伸肌肌力、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MI)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步频等步态分析指标,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及Hmax/Mmax比值等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及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SKE)、前屈(SKF)及髋关节后伸(SHE)、前屈(SHF)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及患侧步长、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高于对照组,Hmax/Mmax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肌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CVR情况;治疗后6个月再次行基态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CVR将患者分为CVR正常组(n = 29)和CVR下降组(n = 27),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基态脑血流(CBF)的变化。结果 CVR下降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高于CVR正常组(χ2 = 4.389, P < 0.05),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略高于CVR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CVR正常组治疗后基态CBF改善 ( t = 2.409, P < 0.05);CVR下降组治疗后基态CBF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t = 0.648, P > 0.05)。 结论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很好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VR变化,并估计预后,对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