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例1,患者,男,38岁,87kg,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剧烈腰痛导致强迫弯腰坐位体位1d入院。查体痛苦病容,腰骶部压痛,右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不能完成。患者因腰痛不能直立、平卧及侧卧等,只能保持弯腰坐位的强迫体位。外院CT诊断L3~5、L5~S1椎间盘突出,拟行椎间盘射频、臭氧联合消融术。患者因疼痛无法配合MRI检查及手术治疗,故请麻醉科会诊,拟行硬膜外镇痛,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正常。操作如下:患者坐轮椅入室后,开放静脉,予舒芬太尼15μg静脉注射,待疼痛缓解后,常规ECG、BP、SpO2监测,鼻导管吸氧,左侧卧位,于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择DVT患者47例,置管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采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5~10万U/次,3次/d。术后每36~48 h经溶栓导管行深静脉顺行造影观察血栓变化,调整溶栓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用量,共应用尿激酶7~12 d。观察术中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情况及置管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2年,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隐静脉—腘静脉置管均获成功,溶栓导管均通过髂静脉置入,置管成功率100%。治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可行,溶栓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针刀松解枕部软组织治疗为主,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种安全性大、易操作、易推广的针刀术式,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356例,随访0.5~10年.结果: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4.1%,其中治愈209例(58.7%),显效92例(25.8%),好转34例(9.6%),无效21例(5.9%).结论:针刀配合颈椎牵引、理筋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邢静静  王瑞明  卢军峰 《新中医》2014,46(11):114-116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辅助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AOPP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救治措施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汤剂高位灌肠与洗胃。2组疗程均为14天。记录2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撤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间综合征、中毒后反跳、死亡情况,监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和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观察组ChE恢复正常时间、阿托品撤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有2例重症患者发生MODS而死亡。观察组有1例发生中间综合征,无中毒后反跳发生;对照组分别有5例和4例发生中间综合征、中毒后反跳。2组以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2组CK、CK-MB和LDH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下降(P0.01),观察组CK、CK-MB和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2组患者情况均有改善,ST-T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例数均较治疗第1天减少(P0.05),观察组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综合救治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中药高位灌肠、中药洗胃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辅助救治AOPP患者,能快速控制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并能保护心脏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7.
解乃昌  卢军峰  覃新干 《广西医学》2011,33(10):1325-1327
目的总结小肠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例原发性小肠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完全切除手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术后总生存时间。结果完全切除术29例,术后随访26例,随访期12~84个月。其中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6例,均无复发和转移,无1例死亡;高度恶性GIST16例术后2年内总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31.2%(5/16)、50.0%(8/16),病死率分别为25.0%(4/16)、43.8%(7/16)。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小肠GIST肝转移2例,其中1例伴肺转移和大量胸腔积液,服药6个月肿瘤无进展,1例服药3个月后肝脏转移灶明显缩小,内部液化坏死区增大,15个月后因肿瘤破裂大出血死亡。结论原发性小肠GIsT的术后复发、转移与是否获完全切除术和间质瘤的恶性度有关,且常在术后2年内出现。恶性度高的患者术后更应密切随访,诊断复发、转移后可选择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总结应用以针刀松解为主,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中药薰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6例共399膝施行以针刀松解为主,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中药薰蒸治疗,观察6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97.1%,其中临床治愈77.5%,好转19.6%。结论针刀加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及p27蛋白表达并评估在PTC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中的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DNA序列分析、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83例PTC标本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27蛋白染色状况。结果:单因素结果提示PTC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年龄、临床分期、BRAFV600E基因突变和p27蛋白表达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原发肿瘤直径和病灶单双叶的差异则无明显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P=0.009)、BRAFV600E基因突变(P=0.031)和p27蛋白表达(P〈0.001)作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上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RAFV600E基因突变及p27蛋白低表达可以作为评估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