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研究起源于三尖瓣环近希氏束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结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2月起源于三尖瓣环近希氏束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例,在Carto指导下非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射频消融,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心内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 7例患者Ⅱ导联均为正向;Ⅲ导联4例正向,2例负正双向,1例负向;aVF导联均为正向,振幅较低;I导联均为正向;aVL导联为正向或正负双向。胸前导联3例移行于V2-V3导联,4例移行于V3-V4。成功射频消融靶点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2~58ms,平均(37.3±13.2)ms,消融靶点距离希氏束6.7~10.7mm,平均(8.9±1.4)mm,1例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所有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尖瓣环近希氏束起源的室性期前收缩具有一定的心电图特点,在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可以成功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在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延续护理干预小组,对46例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在出院时建立延续护理随访登记本,出院后1周内进行1次电话随访,以后每月1次电话干预,持续时间为1年。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干预1年,提高了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和遵医行为,降低了复发率、重复住院率与再次手术率。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促进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起源于左后分支的室胜早搏(PVC)的临床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经验。方法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且频发PVC的患者(男5例,女3例),其中5例伴有阵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年龄19—54(42.7±10.6)岁。其中3例患者行常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5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在左后分支标测到最早心室激动点处给予温度控制下射频导管消融。结果8例患者术前均以体表心电图定位起源于左后分支处区域,其PVC或左心室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均为典型特发性左心室室速(ILVT)表现(QRS波呈右束支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QRS时限≤160ms)。其中,QRS波I导联6例呈rS,2例呈Rs;aVL导联呈qR;II、Ⅲ、aVF导联呈rs。胸前导联多在V,~V,处移形,由R转为Rs或rs。在消融成功部位(最早激动点)消融导管均记录到融合有浦肯野电位(PP)的V波,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20—48(33.0±10.2)ms,8例患者行射频消融即时成功。术后3~15(8.1±4.2)个月复查,8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PVC均小于10000/24h。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起源于左后分支处的PVC,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激动点并融合有PP时可成功消融PVC。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2004年9月收治一例重症腹泻患儿,女性,八个月,人院时表现为重度脱水貌、高热(全温在于39.5℃),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伴腹泻频繁,大便呈黄色水样,量多。入院后经吸氧,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住院4天,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该患儿的一些心得、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电解剖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20例成功消融的ILVT患者(ILVT组),年龄20~51(37±7)岁,男16例;26例AVRT患者(对照组),年龄25~51(38±8)岁,男20例,窦性心律下分别建立左心室三维电解剖标测,标记左心室传导系统、缓慢传导区及其交汇区,分析变异情况.ILVT组患者依据消融关键区和拖带刺激进行消融.结果 根据浦肯野电位分布将传导系统变异分为3个亚型:两分支、三分支和扇形分布于左心室间隔,两组间各分支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慢传导区在ILVT中亦存在变异:17例位于后下间隔,1例位于下间隔近心尖处,2例于中、后间隔处.浦肯野电位和舒张期电位间存在面积约(1.5±0.4) cm2的交汇区,该处拖带和消融均取得成功.6例AVRT患者于后下间隔处记录到缓慢传导区,长度[12.0~28.7 (20.4±4.7) mm对11.8~ 20.3(16.1±3.3) mm,t=2.1,P=0.048]、面积[1.6~ 3.5(2.5±0.5) cm2对1.4~2.1 (1.8±0.3) cm2,t=3.0,P=0.006]显著小于ILVT组.结论 左心室传导系统和缓慢传导区存在多种变异,使ILVT折返机制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刘霄燕 《新中医》2020,52(17):146-149
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和中医护理联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CRF)早中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2例的CRF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肾衰宁胶囊和中医护理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尿酸(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2组干预前临床症状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食少纳呆、肢体麻木、口淡不渴积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干预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较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Hb、Alb、24 h UPQ、U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Hb、Alb、24 h UPQ含量明显降低,观察组干预后24 h UPQ含量降低,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SCr,BUN、CCr、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Cys-C水平降低,观察组干预后SCr、BUN、Cys-C较干预前低,CCr较干预前高,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早中期患者采用肾衰宁胶囊和中医护理联合治疗,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PVC)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 6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前分支起源的PVC患者,均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结果6例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LPFB);V1~V6呈Rs型,Ⅰ、aVL呈rS或QS型,Ⅱ、Ⅲ、aVF呈qR或qRs型,aVR呈Qr或QS型;电轴右偏;QRS时限为(118±17)ms;PVC的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index)平均为(-2.08±0.49).在成功消融靶点(最早或提前激动点)附近均记录到浦肯野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位于左心室前外侧间隔或左心室中间隔高位,Ⅴ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0 ~48(33.0±9.9)ms.6例患者采用冷盐水灌注消融或普通Carto导管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5)个月,5例患者PVC完全消失,1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PVC <1000次.结论 起源于左前分支处的PVC可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或提前激动点并伴有PP处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J点抬高(J波)与心脏骤停(SCA)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7家三级甲等医院345例HCM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静息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波定义为在下壁(Ⅱ、Ⅲ和aVF)、侧壁(V4~V6导联)或高侧壁(Ⅰ和aVL)连续2个及以上导联出现J点较基线抬高≥0.1mV。SCA包括心脏性猝死(SCD)、有证据的心室颤动(VF)、由VF或快室性心动过速(VT,200次/min)导致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放电。结果:在(47.9±46.6)个月的随访期间,共14例HCM患者发生SCA事件。在发生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43%(6/14),在无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10%(34/331),J波的存在显著增加HCM患者发生SCA风险(OR:5.67,95%CI:2.38~13.50,P0.001)。在SCA组和无SCA组之间,J点抬高的形态(包括顿挫和光滑延续)和ST段的形态(包括水平/下斜型压低和弓背向下抬高/快速抬高)在所有导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M患者ECG存在J波与SC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的研究发现钙通道A身抗体(CC—AAbs)参与r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并起到重要作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所敛慢性心力衰竭(CHF)中是否具有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CC—AAbs在ICM导致的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共人选1255例CHF组患者及834例对照组受斌者,酶联免疫法检测CC—AAbs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Ⅻ¨愉验进行组问比较,并分析CC—AAbs表达与1C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确定CC—AAbs是否为ICM患者猝死(SCD)、非猝死性死广(NSCD)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99例,失访156例(失访率12.4%),发生死亡330例,猝死121例.随访中位数为52月(0.40—92月)CHF患者中CC—AAb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4%VS.1.2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CC—AAbs‘jCHF患者的死亡呈明显正相关,CC—AAbs阳性可以预测ICM患者的猝死(HR:2.805,95%CI:1.488—5.288)、菲猝死性死亡(HR:1.887.95%CI:I.081—3.293)及全因死亡(HR:2.219,95%CI:1.461—3,371)。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CM导致的CHF患曹中CC—AAbs的水平明显增加.并HCC.AAbs的表达与CHF患者的SCD、NSCD及伞因北亡具有明最相关性.是CHF患者SCD、NSCD和伞因北亡的独市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