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前期试验证实,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能满足人体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力学要求,尚需进一步的观察其细胞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含量为20%时的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提取浸提液。设立阴性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实验组(浸提液)、阳性对照组(质量浓度为0.64%的苯酚),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浸提液共培养的方式进行。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3,5,7 d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运用MTT比色法,测定上述各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3,5,7 d的相对增殖度,判断材料对细胞的毒性程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3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加(P<0.01)。实验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对增殖度在第3,5,7天分别为95.3%,96.8%和97.6%,参照国家标准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为1级;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对照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细胞形态正常,呈梭形,贴壁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细胞相容性良好,细胞毒性为1级,参照GB/T16886.5.2003标准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32例恶性脑膜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诊断率。结果:(1)32例恶性脑膜瘤分布范围为大脑镰9例,大脑凸面14例,后颅凹4例,矢状窦旁5例。(2)平扫CT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病灶或不均匀密度灶,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欠清晰,病灶内或可见极低密度灶,病灶内少见钙化征象,部分可见病灶临近颅骨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均匀强化,边界不清晰,可见结节样或分叶状增长,病灶内极低密度区无强化。肿瘤周围可见不均匀水肿低密度区。部分可见临近脑膜尾征。(3)32例恶性脑膜瘤平扫CT诊断6例,增强CT扫描诊断28例,增强CT扫描诊断率高于平扫CT(χ^2=7.192,P=0.000)。结论:增强CT扫描恶性脑膜瘤具有特征性的CT征象,能够为恶性脑膜瘤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射频能量已用于处理关节软骨损伤,但其安全性受到质疑。 目的:在体外模拟关节镜条件下使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软骨损伤,分别通过葡萄胺聚糖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估软骨细胞的活力和表面轮廓。 方法:无菌条件下,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分别处理新鲜牛膝关节软骨10,20,30,40和50 s。处理后取下全层关节软骨,每个标本分为2部分,一部分通过检测葡萄胺聚糖释出率评估软骨细胞的活性,另一部分通过扫描电镜评估软骨的表面轮廓。 结果与结论:双极射频能量对软骨细胞造成时间相关的有害效应,软骨细胞的活性与处理时间呈负相关。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处理时间大于20 s才可充分光滑软骨表面,达到扫描电镜评分的2分。提示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时,软骨细胞的活性和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相关,应谨慎使用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直至其长期效应得到评估。  相似文献   
4.
背景:射频能量已用于处理关节软骨损伤,但其安全性受到质疑.目的:在体外模拟关节镜条件下使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软骨损伤,分别通过葡萄胺聚糖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评估软骨细胞的活力和表面轮廓.方法:无菌条件下,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分别处理新鲜牛膝关节软骨10,20,30,40 和50 s.处理后取下全层关节软骨,每个标本分为2 部分,一部分通过检测葡萄胺聚糖释出率评估软骨细胞的活性,另一部分通过扫描电镜评估软骨的表面轮廓.结果与结论:双极射频能量对软骨细胞造成时间相关的有害效应,软骨细胞的活性与处理时间呈负相关.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处理时间大于20s 才可充分光滑软骨表面,达到扫描电镜评分的2 分.提示应用双极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时,软骨细胞的活性和表面轮廓的光滑度与处理时间相关,应谨慎使用射频能量处理关节软骨损伤直至其长期效应得到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的69例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踝关节骨折42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9例,髋臼骨折8例,均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 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4个月~5年),所有病例骨折均在伤后12周内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优良67例,可2例. 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避免了患者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6.
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骨软骨瘤和骨恶性肿瘤组织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骨肿瘤组织脱钙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ABC免疫组化法.结果15例骨软骨瘤cyclinD1和CDK4表达均阴性,45例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K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20/45)和60%(27/45).组织学分级1级和无原发灶外转移骨恶性肿瘤cyclinD1和CDK4阳性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原发灶外转移病例,其中分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恶性肿瘤中cyclinD1和CDK4表达存在密切正相关(P<0.05).结论cyclinD1和CDK4表达与骨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存在较密切关系,骨恶性肿瘤的分子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CDK4/.cyclinD1调节通路异常,检测骨良性病变cyclinD1和CDK4的表达可能对预防和早期发现骨恶性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腰部和下肢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亦有小数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我院自1992年6月-2005年6月施行再次手术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失败原因及对策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人工骨(Nano-HA/rhBMP-2)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75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A组),以Nano-HA人工骨(B组)及空白组(C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扫描电镜(SEM)、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Nano-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体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5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历,将临床诊断与CT诊断比较.结果出现频率最高的体征椎间隙压痛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此四项指标与CT检查队比能反映同一问题(P<0.05),确诊与误诊患者间的四项指标及检查均有显著差异(P<0.01),椎间隙压痛与CT的椎间隙定位吻合率高于X线与CT的吻合率(P<0.01),中央型与旁侧型的体征差异主要是直腿抬高试验(P<0.01).结论临床诊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上述四项指标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膝关节急性损伤进行了关节镜下检查、诊断、治疗,其方法可直接观察关节内结构,损伤小,诊断明确,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