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结合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基于当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显著减少的背景,本研究从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提升,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避免了考核分数的两级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痛风康复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及药物短期毒副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用定制高酵母饲料和腺嘌呤溶液适应性喂养1周后,于大鼠右后踝关节腔注射0.1 mL尿酸钠晶体悬浊液(100g/L)进行造模。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康复方低剂量组、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0只,分别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或5 g/kg、10 g/kg、0.3 mg/kg相应药物溶液,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各组均连续灌胃3 d。自灌胃开始每隔12 h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右后肢踝关节最大直径,连续3 d,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变化趋势,比较3 d后各组大鼠踝关节相对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抽取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血清制成芯片送检,使用热荧光检测技术检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抽取各组大鼠右后踝关节关节液进行中性粒细胞富集检测。分离各组大鼠完整的肝、肾脏,立即称重,计算肝、肾脏系数。取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肾、心和睾丸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一般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关节肿胀,各给药组关节消肿速度与程度均明显优于模型组;灌胃3 d后各给药组大鼠关节相对肿胀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L-2、IL-1β、MCP-1和TNF-α相对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01,P< 0.01),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 0.001,P< 0.05),其中痛风康复方各剂量组IL-1β、IL-2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秋水仙碱组(P< 0.001,P< 0.01,P< 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关节液中中性粒细胞富集程度均显著降低(P< 0.001),且痛风康复方各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富集程度明显低于秋水仙碱组(P< 0.001)。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肝肾脏器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痛风康复方高剂量组大鼠心、肝、肾、睾丸组织病理图片显示未见明显损害。结论:痛风康复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患足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中性粒细胞富集和降低血清中IL-2、IL-1β、MCP-1、TNF-α等炎症因子含量,且该复方在使用短期内未对主要脏器产生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经方防治肿瘤临床疗效显著。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表明,经方能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肿瘤侵袭与转移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效应,其药理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经方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迅速,文章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HPLC-ELSD法分别建立南、北柴胡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真伪鉴别。方法:样品的甲醇提取液采用TOSOH TSKgel ODS-100V C18(4.6mm×15cm,5μm)色谱柱分析,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并对结果进行相似度评价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含有11个共有峰的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和含有14个共有峰的南柴胡HPLC-ELSD指纹图谱。伪品的相似度低,可以通过指纹图谱进行真伪鉴别。结论:该方法能快速可靠的鉴别和区分南、北柴胡,可以用于柴胡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确诊感染德尔塔(Delta)毒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9日-8月16日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确诊的75例Delta毒株COVID-19患者,并与2020年2月扬州市37例确诊原始毒株COVID-19患者进行比较,包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7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中,男26例,女49例,中位年龄50.7(35.0,67.0)岁,其中41 ~64岁者24例(32.0%),≥65岁者28例(37.3%);原始毒株感染患者中位年龄46.2(36.5,55.5)岁,其中41 ~64岁者20例(54.1%).47例(62.7%)确诊Delta毒株COVID-19患者曾接种过1~3针疫苗,66例(88.0%)患者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后有明确的接触史,而34例(91.9%)原始毒株感染患者有明确接触史.5例Delta毒株感染患者无临床症状,54例(72.0%)有不同程度的发热,39例(52.0%)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21例(28.0%)有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时病程>48 h患者年龄大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48 h患者单核细胞计数低于病程<24 h患者,病程>48 h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病程<24h及24~ 48 h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病程24~48 h以及>48 h患者胸部CT特征性炎症检出率高于病程<24 h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患者咽拭子核酸开放阅读框基因、核壳蛋白基因Ct值无差异.结论 扬州市Delta毒株COVID-1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与COVID-19原始毒株相比,Delta毒株感染患者神经系统症状高发,肺部病灶进展迅速,建议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内1214篇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期刊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与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分布;分析湿疹伴瘙痒剧烈时辨证用药规律;使用Spss Modeler软件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湿疹治疗用药的关联规则及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4篇文献,970首方剂,涉及中草药454味.其中内服汤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甘草、白鲜皮、生地黄、苦参等;外用方剂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苦参、黄柏、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等;高频药物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主归"肝、肺、脾"经;湿疹伴瘙痒剧烈者辨证加减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为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等;通过关联规则发现核心药对为栀子-甘草、黄柏-白鲜皮-苦参、荆芥-防风、蛇床子-地肤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结论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主,甘草、白鲜皮、荆芥、防风和苦参等药物使用频次高.  相似文献   
7.
<正>黄芪人参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组成为黄芪、升麻、人参、橘皮、麦冬、苍术、白术、黄柏、炒曲、当归、炙甘草和五味子,功可益气健脾燥湿。中风病因病机复杂,症状繁多,全身上下俱病,不知从何着手辨证,可以"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之法也"。笔者临床运用黄芪人参汤进行化裁,依据中风病机特点用其辨治中风后遗症,疗效较著。现总结如下。1黄芪人参汤处方理念1.1方证相应,师其法不拘泥方:《脾胃论·卷中》:"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南蛇藤总萜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无菌接种技术制作小鼠肝癌Hepal-6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南蛇藤总萜高、中、低剂量(40 mg/kg、20 mg/kg、10 mg/kg)对Hepal-6荷瘤小鼠外周血VEGF、CECs表达的影响.结果 南蛇藤总萜在20 mg/kg时,外周血VEGF (45.24±21.36) pg/ml、CECs (0.83±0.10)%表达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0.9%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南蛇藤总萜可明显降低VEGF、CECs表达,这一作用可能与南蛇藤总萜抑制肝癌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人荧光蛋白肝癌移植瘤模型,研究不同处理组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生长抑制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BALB/c裸鼠肝脏接种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肝癌细胞(RFP-HepG2),建立肝癌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1组)、奥沙利铂阳性对照组(G2组,25mg/kg)、南蛇藤小剂量治疗组(G3组,20mg/kg)、南蛇藤大剂量治疗组(G4组,40mg/kg)和南蛇藤预防治疗组(G5组,20mgNg)。奥沙利铂为尾静脉注射给药,南蛇藤为灌胃给药,G1组用等渗盐水替代,G3组、G4组自RFP.HepG2细胞接种第20天开始每日给药1次,连续4周。G5组自RFP-HepG2细胞接种第2天开始给药至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组织标本进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plus6.0(IPP)软件分析,用平均光密度评估各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程度。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VEGF表达。结果南蛇藤可抑制体内、外肿瘤细胞的生长,G4组、G5组对肿瘤的抑制更明显,与之结果相一致,G2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最低,G4组、G5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G3组与G1组(t=4.657、6.440、7.712、8.900,P=0.0037、0.0031、〈0.001、〈0.001)。各实验组肿瘤组织VEGFmRNA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表达呈平行关系。奥沙利铂治疗组的VEGFmRNA水平最低,G4组、G5组的VEGFmRNA水平显著低于G1组、G3组(t=6.320、7.563、12.907、12.545,P=0.0002、0.0003、〈0.001、〈0.001)。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抑制裸鼠原位人荧光蛋白肝癌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及人肝癌细胞中VEGF表达,提示南蛇藤可能通过抑制人肝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来抗肝癌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Cofilin 1(丝切蛋白1)是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对肌动蛋白介导的细胞运动和骨架的改变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研究发现Cofilin 1的活化与肿瘤细胞的恶性侵袭性质有关.Cofilin 1的局部激活可以诱导片状伪足的形成,并影响肿瘤细胞运动的方向,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抑制或者增强Cofilin 1的活性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Cofilin 1和p-Cofilinl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存在一个动态平衡,打破这个平衡可以直接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本文对Cofilin 1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平衡机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以及肿瘤耐药性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