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微波治疗仪辐射猪肝内顺铂还原铁粉混悬液的热反应和顺铂组织含量.方法 将顺铂含量为9.52 g/L,铁颗粒含量为95.53 g/L的混悬液1.0ml注射入小家猪肝脏内,用医用微波治疗仪对该注射点进行局部微波加热.用红外热像仪测定加热10、20 min时的温度和发热体最大直径,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加热20 min、24h顺铂组织含量.将注射同等剂量顺铂者作为对照.结果 采用微波治疗仪辐射猪肝脏内顺铂还原铁粉混悬液10~20 min,低能级组(30 W)、高能级组(60 W)和对照组(60 W)局部温度分别可以达到43~ 46、45 ~ 52和39~40℃;大于45℃发热体最大直径分别为(2.28 ±0.29)、(2.89±0.32) cm和无;顺铂组织含量分别为(2.16 ±0.17)、(2.15 ±0.13)和(2.22 ±0.35) g/L,24 h以后分别为(1.52 ±0.10)、(1.67 ±0.16)和(0.61±0.14) g/L(P<0.01).结论 医用微波治疗仪体外辐射可以在10~20 min内将含有还原铁粉顺铂混悬液的肝组织快速升温至42 ~ 52℃,且局部具有较高的抗癌药物组织含量,发热体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定不同剂量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筛选双柏散外敷的最佳剂量。方法:本研究对符合方案数据分析的250例急性胆囊炎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分为对照组34例和双柏散治疗组216例,后者根据不同的外敷剂量又分为50 g组28例、100 g组163例和200 g组25例,观察各组症状总分变化,右上腹痛、腹部压痛缓解时间的变化,以及疗效与不同外敷剂量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右上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治疗的时间增加,各不同剂量组症状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5天各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间右上腹痛缓解、腹部压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200 g组右上腹痛、腹部压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明确,200 g为合适的外敷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扩大回盲部切除术的指征,为临床外科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2008年在不同情况下1期施行的阑尾疾病扩大性回盲部切除术共44例,对其术中情况、手术方法、病理类型、疗效进行分析,与同期手术治疗的78例复杂性阑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44例1期施行的回盲部切除术患者均在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81%。而对照组因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肠瘘、回盲部或阑尾肿块而行2次手术者达1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明显高于回盲部切除术组(P〈0.01)。结论:阑尾疾病合并小肠梗阻、盲肠壁裂口、阑尾或回盲部性质不明肿块等是施行回盲部切除术的主要指征,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uPA和uPAR基因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uPA,uPAR基因表达和肝癌转移,肝细胞癌门静脉主干癌栓(Tumor thrombosid of the main trunk of the portal vein,PVTT)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uPA,uPAR表达。结果:癌栓(A1组)和其原发癌(A2组)uPA,uPAR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肝癌(B组)(P均<0.01),A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A2组(P<0.01),A2组小血管内可见癌细胞群落,A1组多见,B组无此现象,A1组、A2组uPAR和uPA蛋白质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P均<0.01),A1组表达强度均高于A2组(P<0.01),uPA,uPAR mRNA和其蛋白质表达存在良好相关性(P均<0.01),结论:uPA,uPAR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过度表达是PVTT形成和肝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比较常见,如果处理不好,可能造成严重手术并发症,甚至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肝破裂,特别是近第2肝门静脉附近的损伤,由于位置较高,手术操作困难,死亡率高。自1992年1月~1996年12月,对20例近第2肝门肝实质破裂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本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0~...  相似文献   
7.
人肝静脉间侧支循环的标本观察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通过观察30例人肝静脉间的侧支循环,分析肝静脉受阻后其血流方向、梯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预备30例用肝素灌洗保存的尸肝,用墨汁、泛影葡胺等造影剂逆行灌注各肝静脉,观察造影剂在肝内的分布情况并测定其组织含量.结果各肝静脉间肝实质内和肝表面被广泛染色和造影剂充盈,各肝静脉区泛影葡胺组织含量大至相同(P>0.5),仅左、右肝静脉间泛影葡胺组织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对于正常肝脏,肝静脉阻塞或结扎时肝静脉内血液可通畅地流向相邻的肝静脉;但当肝脏有明显硬化、纤维化时,相邻两支肝静脉同时受阻或结扎,则远侧肝组织血液循环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5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误诊,由妇科发现后腹膜肿瘤而转我科。手术治疗142例(良性肿瘤79例,恶性肿瘤63例),其中完整切除124例(87.3%)。11例因合并其它系统的疾病、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常以腹部肿块为首要表现,应用B型超声、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关键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手术治疗严重肝右叶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应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技术治疗创伤性肝右叶损伤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救治成功77例(78.57%),死亡21例(21.43%)。其中,因伤势严重术中死亡5例(Ⅵ级3例,Ⅴ级2例),术后因严重多发伤和各种并发症死亡16例。结论根据肝脏损伤的情况采取适宜的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有利于严重肝损伤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和处理胆囊动脉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腹腔镜下处理胆囊动脉出血83例,中转开腹7例,中转率为8.43%;发生胆道损伤3例,失血性休克1例。直接转开腹55例,无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者。结论只要遵循耐心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的处理原则,大部分胆囊动脉出血是能够在腹腔镜下得到控制的;及时中转开腹,能较好的避免血管和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