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育人的方向,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育人先育德,教师理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做到育人育才有机结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提炼和融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塑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以《口腔生物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新型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与理念,课堂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提炼和融入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圆满实现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2种翻瓣设计在拔除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有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病人20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采取龈沟内环形切口法,B组采用标准封套法,比较2组间拔牙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软组织愈合的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前后各个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3、7 d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面部肿胀程度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 < 0.01);A组病人的肿胀、张口受限程度在术后1、3 d均轻于B组(P < 0.05~P < 0.01);在术后1 d,A组出血程度轻于B组(P < 0.05),术后2、7 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A组软组织愈合优于B组(P < 0.05)。结论下颌远中邻面暴露≥1/2的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采用龈沟内环形切口法可减轻病人术后反应,有利于邻近组织愈合,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口腔癌病人同期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和前臂皮瓣供区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价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病灶扩大切除而行游离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或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口腔癌病人15例(观察组)临床资料,以及同期行前臂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病人1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术后供区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觉异常、瘢痕增生以及色素沉着等,并评估供区远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供区创面经潜行分离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仅遗留线形瘢痕,对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对照组病人供区创面均植皮修复,术后供区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较明显。病人皮瓣术后供区主观感受比较显示,2组肌力减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异常、供区外观主观评价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供区感觉与功能、外观的客观检查中,观察组肌力减退、感觉异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韧度和总分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下腹部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并发症少,对供区美观、功能影响小,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外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破骨细胞表面受体Epor结合发挥作用的机理。方法 EPO作用于Epor受体沉默的经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变化。Real-time PCR检测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Epor、Nfatc1、Mmp9、EphrinB2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天后,Epor沉默组的Nfatc1、EphrinB2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Ctsk Mmp9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EPO通过与破骨细胞表面受体Epor结合,引发破骨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改变,进而影响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学。方法通过外翻肠囊法进行离体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中绿原酸、甘草苷、阿魏酸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采用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250mm×4.6 mm,4μm),流速:1.0 m L·min-1,柱温:25℃,其中绿原酸以乙腈-0.4%磷酸水为流动相按13:87比例洗脱,检测波长:327 nm;阿魏酸、甘草苷以乙腈(A)-1%醋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min,80%~60%B),检测波长:245 nm。结果绿原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937X-8.111,r=0.982;甘草苷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150X-0.936,r=0.983;阿魏酸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049X+1.448,r=0.995。结论四妙勇安汤中绿原酸、甘草苷和阿魏酸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 观察麦滋林颗粒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孕妇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急性胃炎孕妇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予麦滋林颗粒0.67 g,餐前30 min用温水冲服,t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注射液8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ivd q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vs78.43%,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嗳气、口干积分较前明显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8±0.4)d和(3.9±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麦滋林颗粒联合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孕妇急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PET-CT图像SUV阈值≥2.0及20%SUVmax与基于4DCT的EE时相图像勾画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GTV相关性因素。方法 2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FDG PET-CT 胸部定位扫描。基于4DCT的EE时相图像勾画GTV50%。基于SUV≥2.0、20%SUVmax分别在PET图像上勾画IGTVPET并分别命名为IGTVPET2.0、IGTVPET20%。获得GTV50%最大横径、GTV50%大小、上下方向位移、三维运动矢量和SUVmax。结果 IGTVPET2.0、IGTVPET20%与GTV50%间体积比与GTV50%最大横径、GTV50%大小、上下方向位移、三维运动矢量均无相关性(P=0.055~0.932);IGTVPET2.0、IGTVPET20%与GTV50%间CI与GTV50%最大横径、GTV50%大小、上下方向位移、三维运动矢量均有相关性(P=0.005~0.033);IGTVPET20%与GTV50%间体积比、CI与SUVmax均有相关性(P=0.001、0.016)。结论 基于PET-CT图像构建的IGTV并不能客观真实反映肿瘤空间位置变化及运动信息,而且单一数值的SUV阈值选取也是不可靠的。构建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时应依据4DCT所构建IGTV纠正PET-CT所构建IGTV边界及其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蓬莱市健康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分布规律及流行因素,为控制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健康人群1 525人,采集其血液标本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人群中新布尼亚病毒特异性Ig G抗体,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组人群、不同时间采集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1 525人份血清中,新布尼亚病毒特异性Ig G抗体阳性138份,阳性率为9.05%,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为9.28%(61/657),女性抗体阳性率为8.87%(77/86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各年龄组人群均有感染,以61~70岁年龄组人群新布尼亚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率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6,P<0.05),农民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学生(χ2=6.45,P<0.05),流行后期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流行期人群抗体水平(χ2=9.36,P<0.01)。结论蓬莱市健康人群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大多数SFTSV病毒感染后宿主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为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基础的理论数据。该病毒在蓬莱市流行强度较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