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刘培强  李林  张琼  房淑欣 《新中医》2015,47(9):28-29
目的:研究祛痰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高凝血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53例,分别采取祛痰化瘀汤联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及单一降纤酶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与对照组77.36%比较,显著较高(P<0.05)。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沉方程K值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较治疗前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高凝血症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19岁。因“皮肤黄染19年,手足徐动17年,间断腹痛10年,加重20d”入院,患者出生3d时,其母发现患者全身皮肤黄染较一般新生儿重。6d时出现发热,体温39.5℃,皮肤黄染加重,即到某医院儿科就诊,化验肝功正常,血总胆红素256μmol/L(正常0-19μmol/L),血红蛋白48g/L。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脐炎,感染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培强  苗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33-25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肌肉痉挛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42,P&;lt;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中,电针与康复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芒针配合电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股外侧皮神经病或感觉异常性股痛,是最常见的一种皮神经炎,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笔者自1997年起运用芒针加电针治疗该病3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期DVT患者38例,恢复期患者63列,对照组45例,实验室中分别测定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水平。结果急性期t-PA:A和恢复期的Plg、t-PA:A、t-PA:Ag、PAI-1均比正常降低(P<0.05,P<0.01):而恢复期Plg、t-PA:A和PAI-1比急性期降低更明显(P<0.05,P<0.01)。结论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DVT患者纤溶功能均较正常减弱。  相似文献   
6.
刘培强  苗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43-1943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针刺加功能训练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针刺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7%)高于对照组(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7),两组之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和单纯针刺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但前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肌肉痉挛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42,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中,电针与康复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凝血、抗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等3个方面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研究,并同时观察抗栓酶-3(Svate-3)对其血液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8例正常对照组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8岁。患者组58例,发病均在1年以上且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系1993年2月~1994年4月在我血栓中心住院病人,并均经CT证实。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1岁。诊断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第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和恢复期纤溶功能的比较山东省交通医院(济南,250031)许延路,马端,宗俊学,刘培强,高辉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是人体纤溶系统的主要成分。目前许多研究认为纤溶功能的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及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测100例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内皮素-1(ET-1)、α-颗粒膜蛋白(GMP-140)、11—去氢血栓烷B2(11-DH-TXB2)、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ET-1、GMP-140、11-DH-TXB2、FIB、t-PA、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衡,并与病情进展,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