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7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338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107篇
妇产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404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381篇
内科学   986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74篇
特种医学   3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30篇
综合类   2870篇
预防医学   1120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080篇
  6篇
中国医学   1113篇
肿瘤学   1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27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527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不同气腹压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患者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行LC治疗,对照组术中维持常规气腹压(12~15 mmHg),观察组术中维持低气腹压(7~8 mmHg)。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24 h对两组肝功能及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移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素1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术中维持低气腹压在术野清晰度、疗效、安全性方面与正常气腹压效果相当,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对保护肝功能及抑制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降低神经外科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方法 将2019年10~12月的1 3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将2020年10~12月的1 5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多学科协作,实施护理专案改善。 结果 观察组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0.90%,对照组为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关键监测指标落实率较好,除术后规范交接班落实875例(61.40%)外,其他指标均>88.00%。 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专案能够有效降低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新居民致残和致死调查报告显示,卒中发病率高居首位,虽然近几年卒中致死率较前下降,但是因为疾病的致残性及后续康复带来的巨大社会支出,对卒中的探索及相关研究依然刻不容缓。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所有卒中的85%,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又占其中的20%左右。因在睡眠中发病,故具体发病时间不详。事实上,很多患者疾病发生在醒来前的很短时间,但治疗上却错失了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机会,最终导致预后不良。目前针对WUS发病时间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通过影像学手段推测WUS的发病时间指导其治疗尤为热门。本文对WUS的近期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公立医院在现有人员配置的基础上提升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以期提升医院整体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抽取石家庄三家公立医院158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务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护相关知信行现状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平均得分为(28.64±7.91)分;态度平均得分为(16.92±1.76)分;行为平均得分为(16.81±1.7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护理专业人员知识得分比临床专业高;态度得分中公共卫生等相关科室及临床科室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护理专业及临床专业高;行为得分中临床科室人员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他职称系列得分明显低于医师、护师和技师。结论 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态度和行为水平较好。加大对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相关内容的培训,强化督导力度,是提升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教学模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教学效果。  方法  依托“妇女保健技术提升工程北京行”教学项目,计划于2020年9月至2025年12月对北京市16个行政区的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同时开展线上与线下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第1年教学计划)2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及考核成绩,比较教学效果。  结果  线上教学完成了3期共30次线上直播课程,参与学习25 000人次,其中包括16家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临床医生4757人;线下教学共举办82次现场教学活动,16家妇幼保健院参与学习的妇产科临床医生共1771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考核成绩分别为(90.88±4.88)分和(88.65±4.35)分。  结论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考核成绩相当,但线上教学具有便捷、高效、经济等诸多优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模型动物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重建血供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例成年家猪髋关节标本,用硫酸钡悬液通过囊外动脉环对股骨头进行灌注,观察各支持带动脉的分布及入股骨头后的走行特点。另20例标本建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后,在股骨头表面凿一个三角形骨槽,显露头内最粗支持带动脉与股骨颈侧的血管断端进行端端吻合。用硫酸钡悬液检测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和股骨头的灌注情况。 结果 20例灌注标本可观察到有3组支持带动脉为股骨头供血,各支持带动脉入头后的起始部分沿皮质下走行。向20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动物的头内吻合的支持带动脉灌注硫酸钡悬液,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且在持续灌注后股骨头内的其它动脉均有硫酸钡悬液充盈。 结论 股骨头内吻合断裂支持带动脉的方法可行,可以恢复股骨头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级命名法在旋股外侧动脉(LCFA)主要分支命名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解剖37具69侧成人防腐下肢标本,观察LCFA的起源以及其主要分支数目、口径、长度、走行分布等情况。使用三级命名法对主要分支进行命名并分析主要分支间关系。结果 69侧LCFA起源于股深动脉64侧(92.8%)、股动脉5侧(7.2%)。按照三级法对69侧下肢标本的LCFA各主要分支进行命名:65侧(94.2%)出现斜向上走行的升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17 ± 0.42)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3.21 ± 0.91) cm;65侧(94.2%)出现近乎水平走行的横支共65支,其起始处外径(1.00 ± 0.51)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2.9 ± 1.1) cm;66侧(95.7%)出现斜向下走行的斜支共78支,其中12侧(17.4%)为双斜支,其起始处外径(0.94 ± 0.48) mm,自发出位置至入肌长度(4.6 ± 2.4) cm;69侧(100.0%)出现近乎垂直走行的降支共72支,其中4侧(5.8%)为双降支,其起始处外径(1.40 ± 0.68) mm,自发出位置入肌长度(11.1 ± 4.6) cm。69侧中,采用一级命名法命名者44侧(63.8%)、二级命名17侧(24.6%)、三级命名8侧(11.6%)。结论 LCFA主要分支发出位置及形态学变化较大,首次采用三级法可以准确命名各主要分支,可行性高,对股前外侧皮瓣血供解剖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上海市政府通过启动实施“5+3+1”工程,加快郊区三级医院建设,推动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作为工程项目的上海某三甲医院分院区通过医联体建设,积极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作用,推动远郊医疗资源整合。2021年按照市政府部署,该院启动一体化建设,并计划建设区域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本课题在梳理分析区域医疗资源现状和做法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发展对策:立足牵头医院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按照“政府主导、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基本原则,推进建立区域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并通过优化医联体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医联体管理运行主体、成立医联体党建联盟等,统筹属地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医院、成员单位等各方力量,加强整合资源配置,将区域内医疗机构逐步建设成为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为一体的共同体,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我国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于金花茶开展了大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表明金花茶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该植物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调血脂、降血糖、抗肥胖、降血压、抗过敏、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对金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更好地利用该植物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