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由于多数患者的症状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仍不能得到较好改善,许多患者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转向选择补充与替代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由于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大部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补充与替代疗法并未被相关共识和指南所推荐。本文从补充与替代疗法的分类入手,从天然产品、身心治疗、传统医药3个方面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补充与替代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易产生艾烟刺激反应的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艾烟安全性防护提供进一步指导;进一步验证网络调查的可行性。方法:自制艾烟机体反应调查问卷,对临床长期从事艾灸工作的针灸医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针灸师易产生刺激反应的因素,获取对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获取733例有效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呼吸疾病史是接触艾烟后产生咳嗽、喉中有痰、气喘、呼吸困难、短气、鼻干刺激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P<0.01);女性发生咳嗽、流泪、鼻干刺激反应的风险性高于男性(P<0.05,P<0.01);吸烟者发生眼干、眼痛的风险性高于不吸烟者(P<0.05);二手香烟暴露者发生短气的风险性高于非二手烟暴露者(P<0.05)。指数趋势线分析表明,网络调查和面对面调查所反映的机体刺激反应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产生机体刺激反应与慢性呼吸疾病史、女性、吸烟或二手香烟暴露有关,应对这类人群予以重点关注。网络问卷调查可用于艾烟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回顾2005年以来针灸治疗焦虑症的相关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优势及选穴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焦虑症针灸治疗方案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从传统针刺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针刺结合心理疗法、其他疗法及焦虑症的针灸选穴特点进行综述。文献资料归纳显示,焦虑症针灸临床治疗选择最多见的是百会、神门、印堂、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焦虑症的针灸治疗选穴突出了辨病论治、专病专穴的选穴方法,强调了中医脏腑辨证及情志疾病"从心、脑、肾论治"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4.
脑肠互动与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胃肠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肠轴功能失调是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而针刺对脑肠轴的调节作用是其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主要着眼点.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脑肠肽研究的进展,功能性胃肠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肠肽代谢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一部分,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显著,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大量研究显示,针刺既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也能调控脑肠肽代谢.本文拟从中枢神经系统、脑肠肽代谢两方面,探讨脑肠互动与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之一,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温热刺激作为艾灸起效的基础,能够调节穴位局部到脏腑器官乃至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效利用艾灸温热刺激的研究能够积极推动艾灸临床应用,为艾灸疗效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艾灸疗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外治法的特色之一,温热刺激是艾灸疗法起效的关键因素。艾灸温热刺激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其机制的探索在调节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炎症反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围绕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关键病理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艾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为回答艾灸温经通络作用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太赫兹科技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生物医学领域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太赫兹技术在医药学检测和成像方面的运用较为广泛,利用其辐射效应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已显示出广阔的运用前景。中药及其成分鉴定是太赫兹技术目前在中医药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揭示中医传统理论、创新发展中医传统疗法也为太赫兹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探索方向,太赫兹技术有望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花椒饼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型大鼠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从温度角度探讨隔花椒饼灸对温热效应的影响意义。方法:用随机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隔花椒饼组)、对照组(隔附子饼灸组),用温度记录仪分别记录在隔花椒饼灸、隔附子饼灸刺激下,模型大鼠肾俞、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变化,并比较在同一穴位两种不同隔物灸法下穴位局部温度变化差异;同一种灸法下两个穴位间局部温度变化差异。观察3个疗程后4组大鼠的右足跖围。结果:隔花椒饼灸组的肾俞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最大幅值及升温幅度均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无论隔花椒饼灸组还是隔附子饼灸组肾俞穴位局部温度基础值和施灸后终末温度均显著高于足三里(P<0.05);隔花椒饼灸的抗炎效应强于隔附子饼灸(P<0.05)。结论:隔花椒饼灸的穴位局部温热效应显著高于隔附子饼灸组;同一灸法不同穴位的温热效应不同;温热效应与抗炎效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