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运用近距离放射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肺内寡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入院的结直肠癌术后肺内寡转移患者的病例,10例患者共15个病灶,采用CT引导下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肺部转移病灶。应用定位CT扫描图像,将插植针置入肿瘤,在CT引导下调整插植针至合适位置,将插植完成后图像传至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放疗计划,计划通过后实施治疗,采用单次放疗,剂量20 Gy。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级不良事件发生率30%,其中1例为轻度咳嗽,2例为痰中带血,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后1年肿瘤局部控制率(LC)为93.3%,其中1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局部进展,再次实施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5个月,中位总生存(OS)为14.7个月。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肺内寡转移患者来说,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短期内可重复治疗,不良反应小,肿瘤局部控制率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安肠组方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2、IFN-γ、IL-10的影响。方法将93例急性放射性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安肠组方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蒙脱石散保留灌肠,14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总体疗效、肠镜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患者血清中IL-2、IFN-γ、IL-10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93.7%(45/48)]、肠镜疗效[89.58%(43/48)]均优于对照组[68.89%(31/45),62.22%(28/45),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IL-2、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肠组方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具有较好疗效,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T细胞稳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迄今发现的抗原呈递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近年来以DC为基础的肿瘤基因免疫治疗研究倍受瞩目。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其高效和良好的靶向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本实验拟制备携带人AFP和SLC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于体外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细胞免疫作用,观察其对肝癌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造血干细胞,IL-4、GM-CSF联合TNF-α刺激CD34^+细胞分化为DC。并检测经Lenti-AFP/Lenti-SLC转染致敏后的DC对CTL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结果:经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a、CD11c、CD80和CD86。MTT法检测Lenti-AFP/Lenti-SLC抗原冲击的DC能明显诱导CTL增殖。此CTL对表达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未转染DC组和无DC组(P〈0.05和P〈0.01),效靶比为50:1时杀伤效应达到最高峰(P〈0.01)。结论:Lenti-AFP/Lenti-SLC抗原转染的DC在体外可诱导同种CTL产生和增殖,后者对AFP阳性肝癌细胞株具有特异性杀伤效应,该方法为肝癌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饮食与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过多摄入红肉,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与本病的发病和复发有关联.另一方面,补充益生菌、鱼油和饮食纤维具有较好疗效.本文综述饮食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紫草如意金黄组方外用治疗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I、III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紫草如意金黄组方治疗;对照组运用喜疗妥治疗,15天后比较2组患者放射皮肤损伤临床疗效、愈合时间及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紫草如意金黄组方可明显缩短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肠上皮屏障与炎症性肠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肠上皮屏障损伤是近年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细胞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领域.肠上皮屏障是肠黏膜的重要防线之一,若受损则可引起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重点侧重于肠上皮细胞和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维持和修复肠上皮屏障可望成为治疗IBD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肠道动力学异常的发病机制, 研究参青方消炎愈溃, 以及调节结肠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TNBS复制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美沙拉嗪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及正常组, 每组各10只. 其中模型Ⅰ组于造模3 d时处死, 其余5组均在3 d开始给药, 每日1次, 连续给药7 d时处死. 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标本,检测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MDA)含量;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P和VIP的表达.结果: 模型Ⅰ组结肠黏膜MPO、MDA含量比正常组增加(2.78±0.26 vs 0.56±0.20, 15.14±2.02 vs 7.41±1.19, 均P<0.05), SOD含量减少(84.15±6.27 vs 176.33±12.06, P<0.05); 与模型Ⅱ组比较, 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MPO、MDA含量明显减少(1.03±0.23, 1.57±0.27, 1.59±0.12 vs2.03±0.33; 8.30±1.27, 10.09±1.09, 10.46±1.37 vs 14.38±1.84, 均P<0.05), SOD含量增加(190.17±7.71, 178.90±8.59, 176.13±9.50 vs 107.09±6.37, 均P<0.05). 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可见VIP、SP阳性表达,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Ⅰ组大鼠结肠组织SP、VIP表达减少(42 608.00±4823.37 vs 461 570.00±18 227.7; 50 801.90±7698.09 vs 607 333.90±34 166.35, 均P<0.05), 经治疗后, 参青方高剂量组、参青方低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SP、VIP表达上调(302 253.10±11 484.92,171 014.7±21 993.34, 158 355.10±13 855.66v s 77 260.26±9375.49; 419 171.36±23 267.98, 279 572.17±26 645.82, 282 438.50±13 236.13 v s 111 838.85±9698.09, 均P<0.05).结论: 参青方能够上调结肠VIP和SP表达, 因而具有调节肠道动力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清肠栓是否通过抑制MAdCAM-1在结肠黏膜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愈疡作用.方法:用TNBS制备实验性大鼠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清肠栓高剂量组、清肠栓低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及正常组.模型Ⅰ组造模3 d时,其余5组在给药7 d时处死大鼠.取大鼠结肠病变部位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LTB4和TNF-α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结肠黏膜MAdCAM-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3 d时,模型Ⅰ组大鼠结肠黏膜出现明显组织损伤;经过7 d处理后,清肠栓组大鼠黏膜组织损伤减轻.模型组结肠黏膜LTB4和TNF-α水平比正常组上升(436.38±66.56,396.81±69.43 vs 203.76±42.84;394.78±61.53,413.43±47.39 vs 233.84±55.24,均P<0.01);与模型Ⅱ组比较,各治疗组LTB4和TNF-α水平均下降,尤以清肠栓高剂量组下降明显(275.74±36.35,282.72±47.94,P<0.01).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固有层MAdCAM-1可见少量表达,模型Ⅰ组大鼠结肠黏膜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增多:与模型Ⅱ组比较,清肠栓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SASP组MAdCAM-1表达均明显下调,尤其在清肠栓高剂量组下调更为显著.结论:清肠栓通过抑制结肠黏膜促炎症因子LTB4和TNF-α释放,以及下调MAdCAM-1表达.而发挥其抗炎愈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体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2例接受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放疗期间的体质量、人口学资料、饮食摄入量、疾病治疗资料、放疗副反应和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分情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放疗期间患者体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放疗前后体质量下降0~5.00 kg,平均(1.64±0.69) kg.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下降与能量摄入低(x1)、消化道反应(x2)、肿瘤分期(x3)和放疗剂量(x4)有关,回归方程为y=-0.182+0.142x1+0.245x2 +0.210x3 +0.605x4.结论 维持能量摄入和预防消化道副反应对控制食管癌患者体质量的下降趋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