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CT分级及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已确诊为结憩室炎的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进行CT影像学分级,1~3级预测为可行保守治疗,4~5级预测为需行手术治疗,并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进行对照。结果 结肠憩室炎CT主要表现为突出于肠壁的小囊袋状突起,憩室壁及邻近肠壁水肿增厚(40/41,97.56%)、周围脂肪结构紊乱及邻近腹膜增厚(39/41,97.12%)。41例憩室炎患者术前CT分级预测治疗方案的准确率为85.37%(36/41)。结论 结肠憩室炎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分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在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兔膝髌骨骨腱接点修复方面的价值.方法 将28只成年兔左膝髌骨骨腱接点损伤修复术后随机分为2组,超声组在术后3天开始每日接受低强度超声刺激,对照组在术后不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3周、6周(n=7)行MR横断、矢状、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包括SE T1WI、GE T1WI、GE T2WI和STIR序列,分析MR表现.结果 对照组术后3周MR可见髌骨骨腱接点重接区域结构模糊,髌韧带下1/4段肿胀;术后6周见髌骨清晰,髌韧带上3/4段轮廓可辨,髌韧带下1/4段水肿基本消失,张力良好.超声组术后3周MR所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6 周MR可见髌骨骨腱接点重接区域结构较对照组清晰,髌韧带上3/4段信号更低.结论 MR可显示兔膝关节髌骨骨腱接点重接术后早期变化,在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对髌骨骨腱接点修复作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不同日本厚生省骨坏死研究会(JIC)分型的股骨头塌陷与手术情况,总结各分型ONFH的预后规律,并对C1型探索基于CT坏死区重建的ONFH侧位分型的临床意义并验证其临床作用。方法 以200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9例(155髋)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JIC分型:A型34髋,B型33髋,C1型57髋,C2型31髋。各JIC分型患者的年龄、性别、侧别、ONFH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JIC分型的1、2、5年股骨头塌陷及手术情况,以及不同JIC分型、激素性/非激素性ONFH、无症状与有症状(疼痛时间>6个月或≤6个月)髋关节间及联合保留角(combined preserved angle,CPA)≥118.725°和CPA<118.725°髋关节间的生存率(以股骨头塌陷为终点)。选取组内手术及塌陷发生差异较大、具备研究价值的JIC C1分型,根据其坏死区在股骨头表面的位置,在CT重建侧位将其分成5个亚型,并提取坏死区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场强四肢MR诊断盘状半月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20例患者的低场强四肢专用MR图像,对冠状位半月板测量。结果:均为外侧半月板。矢状位,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均超过三个层面,冠状位,半月板体部最窄处宽度超过15mm。结论:四肢专用MR矢、冠状位可准确的诊断盘状半月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接受髓心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多孔钽棒植入术(简称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失效是否会影响后续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非创伤性ONFH患者38例40髋。所有患髋均行多孔钽棒植入术。在透视下先行股骨头内髓内减压,清除部分死骨并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最后旋入1枚多孔钽棒。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行THA的患者设为二次手术组(n=12),二次手术组行THA时,行股骨颈截骨同时截断植入钽棒,同时取出近端残端。按照1例二次手术组患者匹配4~6例性别、年龄相近(±15岁)原则纳入非创伤性ONFH[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 Ⅳ期]既往无保髋手术史、初次行THA的患者57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初次THA。分析及比较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日本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评估总体患者、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后24、60、9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同时比较二次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0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收集所有患者患髋的正位、蛙位X线片,以及MRI和CT扫描数据,采用改良的Nish Ⅱ方法评估髋关节塌陷的进展并计算末次随访影像学进展率;比较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进展的不同ARCO期、不同JIC型ONFH患者的保髋率。数据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接受多孔钽棒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17.1±4.1)个月。术后24、60、96个月的保髋率分别为92.5%(37/40)、82.5%(33/40)、75%(30/40)。术后24、60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1.396,P=1.000、0.457);术后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89.6%(23/27)]比ARCO Ⅲ期患者[53.8%(7/1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42)。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保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0.145,P=0.839、0.703);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保髋率[83.3%(25/30)]比JIC C2型患者[50.0%(5/1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35)。多孔钽棒植入术术前,ONFH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为59 (55,61)分,术后24、60、9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72(61,80)、89(82,91)、94(9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7,P<0.05)。术前,术后60、96个月,ARCO Ⅱ期患者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23.5、180.0、101.0,P=0.114、0.994、0.871);术后24个月,ARCO Ⅱ期与ARCO Ⅲ期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0.0,P=0.043)。术前,术后96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64.0、90.0,P=0.279、0.355);术后24、60个月,JIC C1型患者与JIC C2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6.5、93.0,P=0.042、0.038)。末次随访总体影像学进展率为55.0%(22/40)。ARCO Ⅱ期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8.1%(13/27),与ARCO Ⅲ期患者[69.2%(9/1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5,P=0.391);JIC C1型患者影像学进展率为46.7% (14/30),与JIC C2型患者[80%(8/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35,P=0.086)。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Ⅲ期患者保髋率[11.1%(1/9)]与影像学进展的ARCO Ⅱ期患者保髋率[76.9%(10/1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P=0.024)。影像学进展的JIC C2型患者保髋率[12.5%(1/8)]与影像学进展的JIC C1型患者髋关节的保髋率[71.4%(1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P=0.009)。二次手术组、对照组接受THA术前、术后6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11、7.471,P<0.05)。术后60个月,二次手术组、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8 (85,93)、94 (92,96)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711,P=0.090)。 结论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ONFH在中长期的随访中,ARCO Ⅱ期、JIC C1型患者保髋率较高,ARCO Ⅲ期或JIC C2型患者效果一般,应用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患者。晚期ONFH患者行THA和多孔钽棒植入术失效后接受THA的患者的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场MRI在跟腱损伤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跟腱损伤患者经低场四肢专用磁共振多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缝补术后随访,分析其低场MRI表现,并与5例正常跟腱比较.结果 5例正常跟腱矢状面各序列显示呈条带状均匀低信号.1例利器切割伤显示跟腱下段大部分中断,断面整齐.5例部分撕裂显示跟腱增粗,内部信号不均匀,部分纤维束连续.9例完全性撕裂均显示跟腱连续性完全中断,2例表现为肌腱普遍增粗、形态不规则,T1WI 、T2WI上信号弥漫增高,7例表现为肌腱局部增粗、断裂,断端回缩呈"杵"状改变或扭曲,T1WI 、T2WI上中断处呈高信号.7例术后随访显示高信号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低场磁共振能够明确地显示跟腱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形态、信号改变,在跟腱损伤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方面能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后医生及患者最不愿意遇到的并发症之一,其顽固性和难治性一直是让关节科医生头痛的难题。目的:综述国内外近年临床最新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常用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以期促进国内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的文献,通过阅读题目初筛获得762篇文献,然后通过阅读摘要,排除内容重复、数据可靠性低、观点过时的文献后获得194篇文献,再通过精读原文最终纳入8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治疗假体周围感染过程中,组合型抗生素给药方案或有助于根除感染;(2)Ⅱ期翻修术仍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指标;(3)Ⅰ期翻修术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观察;(4)生物治疗中的噬菌体疗法、新式载药系统已少量应用于临床,在假体周围感染的预防和根除上表现出其优势特点;(5)中医药配合抗生素、手术治疗手段能提高预防、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效果,但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